新疆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纪蓝片岩构造—热演化史

被引:17
作者
张志勇 [1 ]
朱文斌 [1 ]
舒良树 [1 ]
万景林 [2 ]
杨伟 [1 ]
苏金宝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地质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阿克苏; 蓝片岩; 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阿克苏前寒武纪蓝片岩产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隆起区内。近二十年来,中外科学家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许多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但是年龄测定大多偏重于确定蓝片岩的变质年龄,蓝片岩形成后的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为了讨论:1.裂变径迹数据有没有记录到阿克苏蓝片岩形成后快速折返至地表的信息?2.阿克苏蓝片岩剥露以后是否经历过再次埋藏和剥露,再次埋藏的深度和剥露的时间?3.蓝片岩的构造热演化过程对大陆边缘不同构造事件的响应;采集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纪蓝片岩带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6个样品的年龄值介于107.5~62.5Ma 之间,远小于高压变质年龄,径迹长度介于10.46~12.12μm。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区地层序列和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结果,大致重建了蓝片岩的热史演化:1.蓝片岩形成(872~862Ma)后快速折返至地表,可能在整个早震旦世一直遭受剥蚀,到晚震旦世才重新开始接受沉积埋藏;2.晚震旦世地层基本保持连续,整个古生代也仅缺失中、上志留统,中、下石炭统。至古生代末,早震旦世和整个古生代地层厚度已近万米。蓝片岩完全退火,年龄被重置;3.中生代晚期区内地层普遍开始隆升,裂变径迹时钟重新开始计时;4.古新世开始有沉积作用发生,样品接受埋藏增温至部分退火带,随后可能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中新世地层重新开始隆升剥露。
引用
收藏
页码:2849 / 28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天山北缘侏罗系地层热历史演化及其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证据 [J].
张志诚 ;
郭召杰 ;
吴朝东 ;
方世虎 .
岩石学报, 2007, (07) :1683-1695
[2]   塔里木北缘前寒武基底隆升剥露史: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J].
朱文斌 ;
张志勇 ;
舒良树 ;
万景林 ;
卢华复 ;
王胜利 ;
杨伟 ;
苏金宝 .
岩石学报, 2007, (07) :1671-1682
[3]   天山乌—库公路剖面中、新生代埋藏、隆升及剥露史研究 [J].
马前 ;
舒良树 ;
朱文斌 .
新疆地质, 2006, (02) :99-104
[4]   西天山山脉多期次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陈正乐 ;
万景林 ;
刘健 ;
李胜祥 ;
郑恩玖 ;
韩效忠 ;
李细根 ;
宫红良 .
地球学报, 2006, (02) :97-106
[5]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尔泰山比较研究 [J].
郭召杰 ;
张志诚 ;
吴朝东 ;
方世虎 ;
张锐 .
地质学报, 2006, (01) :1-15
[6]   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白垩纪以来剥露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朱文斌 ;
舒良树 ;
万景林 ;
孙岩 ;
王锋 ;
赵忠岩 .
地质学报, 2006, (01) :16-22
[7]  
新疆博格达山裂变径迹年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沈传波,梅廉夫,刘麟,汤济广,周锋.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2)
[8]   构造热年代学——发展与思考 [J].
王瑜 .
地学前缘, 2004, (04) :435-443
[9]   裂变径迹定年资料应用中的问题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志诚 ;
王雪松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898-905
[10]   天山东段晚中生代—新生代隆升沉积响应、年代学与演化研究 [J].
柳永清 ;
王宗秀 ;
金小赤 ;
李涛 ;
李寅 .
地质学报, 2004, (03) :3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