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南3#煤与15#煤显微煤岩组分对微裂隙的控制研究

被引:9
作者
刘浩 [1 ,2 ]
黄文辉 [1 ,2 ]
敖卫华 [1 ,2 ]
陆小霞 [1 ,2 ]
刘素平 [1 ,2 ]
罗金玲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微裂隙; 煤显微组分; 沁水盆地; 3#煤; 15#煤;
D O 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2.04.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沁水盆地南部10个煤矿的3#煤与15#煤样品进行观察与研究,探讨了微裂隙的特征及其与煤岩组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裂隙在3#煤与15#煤中普遍存在,15#煤裂隙较3#煤发育,但15#煤中的裂隙被矿物充填较严重。微裂隙在镜质组内最为发育,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均有发育,均质镜质体中的裂隙最为密集,其次是基质镜质体,其他显微组分中裂隙发育较少甚至不发育;惰质组中的裂隙主要发育于丝质体中,主要为外生裂隙中的张性裂隙,内生裂隙在高煤阶煤的惰质组中不发育。煤岩组分对煤中微裂隙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成煤作用过程中,包括不同组分在泥炭化作用中吸收的水再释放、组分结构与生气量的综合作用及力学性质3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煤地质学.[M].李增学;魏久传;刘莹编著;.地质出版社.2005,
[2]  
中国煤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M].张慧等著;.地质出版社.2003,
[3]  
煤层地质基础.[M].赵隆业著;.地震出版社.2000,
[4]  
中国煤田地质学.[M].杨起;韩德馨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5]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的煤岩学特征 [J].
黄文辉 ;
唐书恒 ;
唐修义 ;
陈萍 ;
赵志根 ;
万欢 ;
敖卫华 ;
肖秀玲 ;
柳佳期 ;
BFinkelman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 38 (04) :1-6
[6]   沁水盆地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汤达祯 ;
唐书恒 ;
黄文辉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 (01) :6-13
[7]   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J].
刘人和 ;
刘飞 ;
周文 ;
李景明 ;
王红岩 ;
王勃 ;
刘洪林 ;
赵群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4) :16-19+112
[8]   我国煤层气产业现状及开发模式探讨 [J].
高远文 ;
姚艳斌 .
资源与产业, 2008, (02) :90-92
[9]   成煤作用与煤岩生气特点分析 [J].
李增学 ;
王明镇 ;
郭建斌 ;
李江涛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1-4
[10]   煤内生裂隙的成因 [J].
钟玲文 .
中国煤田地质, 2004, (03)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