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环境因子对高生物量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邓光 [1 ,2 ]
耿亚洪 [1 ]
胡鸿钧 [1 ]
齐雨藻 [3 ]
吕颂辉 [3 ]
李中奎 [1 ]
李夜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3]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光合作用; 温度; 盐度; pH值; 光照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值和光照强度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东海原甲藻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30℃,最适温度22~28℃,低于9℃和高于33℃,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2~35,最适盐度28~30;适宜的pH范围较小,为6.0~9.0,最适pH值范围7.5~8.5,与所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高于9.5,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10.0可致死全部细胞;光饱和点在600μmol/(m2.s)附近,在更高光强下没有发生光抑制。测定的对光合作用适宜的条件和最适条件与他人培养试验结果一致,与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现场的生态调查结果吻合。表明通过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的响应,可以掌握藻类生长繁殖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要求以及对这些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了解赤潮藻的生理生态特性是认识赤潮发生机理的基础,本研究结果为认识赤潮发生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从光合作用特性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竞争优势 [J].
李小龙 ;
耿亚红 ;
李夜光 ;
胡鸿钧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 (03) :225-230
[2]   东海原甲藻的分子鉴定 [J].
罗立明 ;
胡鸿钧 ;
李夜光 ;
齐雨藻 ;
吕颂辉 ;
耿亚红 ;
邓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1) :127-131
[3]   东海原甲藻对不同磷源的利用特征 [J].
李英 ;
吕颂辉 ;
徐宁 ;
谢隆初 .
生态科学, 2005, (04) :314-317+321
[4]   东海大规模赤潮对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J].
颜天 ;
陈洋 ;
谭志军 ;
王丽平 ;
陈桃英 ;
周名江 .
毒理学杂志, 2005, (S1) :314-314
[5]   铁限制条件下东海原甲藻分泌铁载体 [J].
王颜萍 ;
何鹰 ;
郑晓玲 ;
陈发荣 ;
李瑞香 ;
Lee Frank S C ;
王小如 .
生态学报, 2005, (10) :2788-2791
[6]   温度、盐度对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中肋骨条藻的比较 [J].
陈炳章 ;
王宗灵 ;
朱明远 ;
李瑞香 .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1) :60-64
[7]   温度、光照和pH值对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暗周期对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 [J].
邓光 ;
李夜光 ;
胡鸿钧 ;
齐雨藻 ;
耿亚红 ;
李中奎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 (02) :129-135
[8]   福建闽东海域具齿原甲藻赤潮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J].
陈国斌 ;
李奶姜 ;
戴红 .
台湾海峡, 2003, (04) :431-436
[9]   具齿原甲藻的生态特征及赤潮成因浅析 [J].
王金辉 ;
黄秀清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65-1069
[10]   东海原甲藻修订及与相关原甲藻的分类学比较 [J].
陆斗定 ;
齐雨藻 ;
Jeanette Goebel ;
邹景忠 ;
高亚辉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6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