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与构想

被引:32
作者
徐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关键词
东亚;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东盟地区论坛; 六方会谈; “中美俄+东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7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努力要么濒于失效,要么无果而终,要么沦为"清谈馆"。东亚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区域内军事大国未能合作承担起领导责任,致使每个机制都缺乏权威性。当一个地区安全机制缺乏权威时,它就没有行动能力。一个成功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以军事实力作为领导力的基础;二是初始成员不多但具有广泛代表性;三是有充分的利益代表性且有明确的规模界限;四是议题有严格限定、不轻易扩大合作领域。"中美俄+东盟"安全合作机制可能是最符合这四个条件的构想,其中,美中俄三个军事大国的合作可提供足够的军事保障能力,该机制中的四方基本可代表东亚多种安全利益,较少的创始者可提高机制的合作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6+91 +9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 [J].
孙学峰 ;
黄宇兴 .
当代亚太, 2011, (01) :6-34+5
[2]   东亚安全:合作模式与结构 [J].
李志斐 .
当代亚太, 2010, (06) :104-121+103
[3]   APEC二十年:成就、挑战与未来 [J].
刘晨阳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4) :104-109
[4]   参与、接受与建构——以1997—2005年中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规范建构为例 [J].
肖欢容 ;
朱虹 .
东南亚研究, 2009, (04) :40-45
[5]   二次核试后的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与“强制外交” [J].
朱锋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9, (07) :44-50
[6]   东盟地区论坛的效力评估——一种理性主义视角 [J].
陈寒溪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8, (05) :88-94+5
[7]   东亚安全合作的现实与前景——观点的分歧及其分析 [J].
陈寒溪 ;
孙学峰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3) :49-57+4
[8]   霸权国对多边主义制度的有限参与——以冷战后美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为例 [J].
刘宏松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7, (04) :67-76
[9]   东盟地区论坛步履蹒跚 [J].
马燕冰 .
国际资料信息, 2006, (09) :40-40
[10]   中国地区主义政策的战略效应 [J].
孙学峰 ;
陈寒溪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5) :2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