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

被引:49
作者
查燕 [1 ]
武雪萍 [1 ]
张会民 [1 ]
蔡典雄 [1 ]
朱平 [2 ]
高洪军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春玉米; 长期施肥; 基础地力; 土壤有机碳; DSSAT模型; 黑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提升东北黑土土壤有机碳和农田基础地力的差异。【方法】以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监测试验(1989—2011年)资料为基础,采用DSSAT ver.4.0作物生长模型模拟:(1)CK(对照,不施肥);(2)NPK(施氮磷钾肥);(3)NPKM(有机肥+NPK化肥,M指有机肥);(4)l.5NPKM(NPKM处理的1.5倍);(5)NPKS(秸秆+NPK化肥,S指玉米秸秆)5种施肥方式下东北黑土区春玉米20年的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在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数量化关系。【结果】经过20年施肥管理,NPK、NPKM、1.5NPKM和NPKS施肥处理春玉米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分别增长了53.4%、78.0%、101.2%和69.4%,而CK处理的基础地力产量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到2008年,1.5NPKM、NPKM、NPKS、NPK 4个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65.6%、65.1%、26.0%和21.7%,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提升了69.9%、44.2%、25.2%和16.7%。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春玉米基础地力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含量每增加1 g·kg-1,春玉米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大约提高220 kg·hm-2。【结论】土壤有机碳是黑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驱动因素,有机肥或秸秆与化肥配施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因而能有效提高春玉米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增加有机物料投入是黑土区农田基础地力培育的最佳施肥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4649 / 46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J].
梁尧 ;
韩晓增 ;
宋春 ;
李海波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7) :3565-3574
[22]  
基于DSSAT模型的吉林省黑土作物-土壤氮循环和土壤有机碳平衡[J]. 杨靖民,窦森,杨靖一,Gerrit HOOGENBOOM,姜旭,张忠庆,姜洪威,贾丽慧.应用生态学报. 2011(08)
[23]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影响 [J].
王飞 ;
林诚 ;
李清华 ;
何春梅 ;
李昱 ;
林新坚 .
福建农业学报, 2010, 25 (05) :631-635
[24]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韩晓增 ;
王凤仙 ;
王凤菊 ;
邹文秀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 (01) :66-71
[25]   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施肥和玉米产量的变化特征 [J].
高静 ;
马常宝 ;
徐明岗 ;
徐志强 ;
张淑香 ;
孙楠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6) :28-31+56
[26]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J].
林治安 ;
赵秉强 ;
袁亮 ;
Hwat BingSo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8) :2809-2819
[27]   东北黑土区土壤生产力评价方法研究 [J].
段兴武 ;
谢云 ;
冯艳杰 ;
王晓岚 ;
高晓飞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5) :1656-1664
[28]   洛阳旱地夏玉米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 [J].
姜志伟 ;
武雪萍 ;
华珞 ;
蔡典雄 ;
逄焕成 ;
吴会军 ;
姜涛 ;
郑妍 ;
李银坤 .
生态学报, 2009, 29 (01) :315-324
[29]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J].
邱建军 ;
王立刚 ;
李虎 ;
唐华俊 ;
Eric Van Ranst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1) :154-161
[30]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J].
曹承富 ;
孔令聪 ;
张存岭 ;
赵斌 ;
赵竹 ;
张耀兰 ;
杜世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5) :1073-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