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龙岗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储集层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17
作者
祝海华 [1 ,2 ]
钟大康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岗气田; 飞仙关组; 白云岩;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岩心、岩石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四川盆地龙岗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飞仙关组孔隙较发育、物性较好、能作为优质储集层的基本上都是白云岩类,尤其是鲕粒白云岩。初步认为这类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主要与早期白云化作用 ( 可能为混合水白云化) 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飞仙关期相对海平面呈振荡下降,其对早期白云化有重要控制作用,并在垂向上形成飞三1、飞二1两个白云化旋回,而优质储集层主要发育于这两个旋回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强子同 ;
曾德铭 ;
王兴志 ;
吴仕玖 .
古地理学报, 2012, 14 (01) :13-20
[2]   四川盆地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碳酸盐岩斜坡相带沉积特征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范毅 ;
文龙 ;
孔令霞 ;
武川红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2) :143-156
[3]   川东北地区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 [J].
郑荣才 ;
史建南 ;
罗爱君 ;
李爽 ;
李瑰丽 .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1) :16-21+133
[4]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的成因 [J].
郑荣才 ;
耿威 ;
郑超 ;
李爽 ;
李瑰丽 ;
罗平 ;
文华国 .
石油学报, 2008, (06) :815-821
[5]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何颋婷 ;
宋蜀筠 .
沉积学报, 2007, (06) :831-839
[6]  
普光气田深部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J]. 马永生,郭彤楼,赵雪凤,蔡勋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7]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J].
高梅生 ;
郑荣才 ;
文华国 ;
李联新 ;
李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97-304
[8]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中的埋藏溶蚀作用 [J].
曾伟 ;
黄先平 ;
杨雨 ;
王兴志 .
天然气工业, 2006, (11) :4-6+167
[9]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一刚 .
地质论评, 2006, (05) :708-718
[10]   川东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锶含量、锶同位素组成与白云石化流体 [J].
黄思静 ;
HairuoQING ;
裴昌蓉 ;
胡作维 ;
吴素娟 ;
孙治雷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2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