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地表径流氮素动态变化

被引:20
作者
涂安国 [1 ,2 ]
尹炜 [2 ]
陈德强 [1 ]
叶闽 [2 ]
雷阿林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地表径流; 面源污染; 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探明面源污染特征对制定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村落和林-耕复合两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流域各集水区出口地表径流氮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村落降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浓度较高,其中总氮均值超过20mg/L,变化幅度都不大;氨氮浓度较低,但变化剧烈,这种氮浓度演变过程和降雨强度关系密切。硝态氮是村落氮输出的主要形态,占总氮输出的60.31%~96.55%,与总氮输出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林-耕地的氮浓度相对较低,总氮表现出上升—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过程,硝态氮和总氮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空间传输过程中,小流域下游氮浓度表现出稀释和富集两种效应,其中村落的氮输出对两种效应影响较大;在时间上,受耕作制度和气象变化,各集水区的氮浓度季节性变化明显,总氮浓度表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硝氮浓度表现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胡家山小流域径流中氮素的含量均高于水库水体氮素含量,总氮高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需要加强对小流域污染源的控制与处理,尤其是对村落径流的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926 / 9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九龙江流域氮的源汇时空模式与机理初探 [J].
陈能汪 ;
洪华生 ;
张珞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4) :830-839
[2]   基于SWAT模型的渭河流域非点源氮污染分布式模拟 [J].
李家科 ;
刘健 ;
秦耀民 ;
李怀恩 .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8, (03) :278-285
[3]   岷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 [J].
宋述军 ;
周万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5) :712-715
[4]   于桥水库周边农业小流域氮素流失浓度特征 [J].
陆海明 ;
尹澄清 ;
王夏晖 ;
王为东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349-355
[5]   水文过程对农业小流域氮素迁移的影响 [J].
魏林宏 ;
张斌 ;
程训强 .
水利学报, 2007, (09) :1145-1150
[6]   丹江口水库水质总氮超标成因初步分析及控制对策 [J].
殷明 ;
施敏芳 ;
刘成付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7) :35-36+55+117
[7]   丹江口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J].
赵文耀 ;
胡家庆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 (02) :50-52
[8]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氮磷流失特征 [J].
许其功 ;
刘鸿亮 ;
沈珍瑶 ;
席北斗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2) :326-331
[9]   应用GLEAMS模型评估我国东南地区农业小流域硝态氮的渗漏淋失 [J].
王吉苹 ;
曹文志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1) :28-32
[10]   不同降雨条件下非点源污染氮负荷入河系数研究 [J].
程红光 ;
郝芳华 ;
任希岩 ;
杨胜天 ;
熊文 ;
雷少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3) :39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