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安全化建构及中国应对

被引:13
作者
邢瑞利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
[2]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关键词
南海“航行自由”; 美国; 安全化建构; 中美关系;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9.04.003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安全化理论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论点是安全并非客观既定而是"言语-行为"的主体间社会建构,任何问题都能被主观建构成安全问题。安全化包括三种建构路径:话语凸显与安全化启动、话语框定与安全化传播、话语定位与安全化行动。南海"航行自由"本不是安全问题,但近年来美国试图将之安全化。美国作为安全化主体,有意通过"话语凸显"方式宣布南海"航行自由"存在威胁;借助媒体载体渲染所谓的安全威胁,并进行"话语框定"将其定位成国家利益;最后通过"话语定位"采取行动措施应对,从而使南海"航行自由"迅速演变成中美乃至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美国较为成功的安全化取决于其拥有强大的传播和动员能力以及得天独厚的国内制度优势,并利用了南海安全困境下争端相关国家的忧虑情绪。鉴于此,中国需进行"去安全化"努力,促使美国的安全化只是一种主观意图。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美国“南海航行自由”问题探析——基于规范扩散的视角 [J].
刘艳峰 ;
邢瑞利 .
南洋问题研究, 2018, (04) :29-44
[2]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的变化与应对 [J].
张烨 .
太平洋学报, 2018, (09) :94-100
[3]   错误知觉、议题身份与国际冲突——以中美南海航行自由争议为例 [J].
齐尚才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7, 34 (05) :53-78
[4]   美国“过度海洋主张”理论及实践的批判性分析 [J].
包毅楠 .
国际问题研究, 2017, (05) :106-128+131
[5]   从南海争端看中美“航行自由”制度 [J].
段琼 .
法制与社会, 2017, (21) :27-28
[6]   中国外交中的南海“航行自由”话语研究 [J].
黄冕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 (04) :40-55+123
[7]   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焦点、根源及发展趋势 [J].
杨志荣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 (04) :17-29+122
[9]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体系与遵约议价模式研究——兼论对南海形势的影响 [J].
吴士存 ;
胡楠 .
东北亚论坛, 2017, 26 (04) :104-116+128
[10]   话语操控与安全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艾喜荣 .
国际安全研究, 2017, 35 (03) :57-7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