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微体古生物地层及环境演化的探讨

被引:16
作者
庞其清 [1 ]
翟大有 [2 ]
赵筑簾 [1 ]
张正平 [3 ]
机构
[1] 石家庄经济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
关键词
介形类; 有孔虫; 生物地层; 晚新生代; 环境演化; 泥河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P534.6 [新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泥河湾盆地43条剖面和6个钻孔晚新生代地层和微体古生物(介形类和有孔虫)的调查研究,发现非常丰富的介形类,计26属70余种,有孔虫4属4种,其中介形类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为5个组合带:(1)Potamocypris plana-Candoniella-Ilyocypris组合带;(2)Leucocythere-Ilyocypris-Candoniella组合带;(3)Leucocythere-Cytherissa-Limnocythere组合带;(4)Ilyocypris-Limnocythere flexa-Limnocythere dubiosa组合带;(5)Limnocythere dubiosa-Limnocythere sancti-Patricii-Ilyocypris组合带。按以上5个介形类组合带的分布,第1组合带及所含地层红崖村组和石匣组的时代为上新世;第2~4组合带及所含地层泥河湾组的时代为早更新世;第5组合带为中-晚更新世,分布于虎头梁组和许家窑组,虎头梁组置中更新世为宜,许家窑组为晚更新世。根据5个介形类组合带和有孔虫的分布及介形类的始现、繁盛、兴衰的演替特征,对泥河湾古湖和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上新世的起始,早更新世早期的扩展,中、晚期稳定、发展、湖面最大,中更新世向西部退缩和晚更新世消亡、桑干河水系形成五个发展阶段的演化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17 / 842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84 条
[1]   甘肃玉门地区非海相第四系中的微体化石 [J].
勾韵娴 ;
章炳高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3, 30 (01) :49-57
[2]   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介形类生物地层 [J].
庞其清 ;
谷振飞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1, 28 (01) :55-97
[3]   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更新世介形类瘤饰探讨 [J].
勾韵娴 ;
彭金兰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1, 28 (01) :7-21
[4]   介形类Denticulocythere和Potamocythere在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层中的发现——对区内Leucocythere属的再鉴定 [J].
杨藩 ;
曹丽 ;
乔子真 ;
张海泉 ;
任玉芬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1, 28 (01) :35-54
[5]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J].
袁宝印 ;
同号文 ;
温锐林 ;
王燕华 .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 (01) :77-87
[6]   青海柴达木盆地与青海湖第四纪介形类Limnocythere的分类与生境 [J].
杨藩 ;
董宁 ;
乔子真 ;
孙镇城 ;
任玉芬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8, 25 (04) :316-332
[7]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地区第四纪介形虫及环境变迁的探讨 [J].
庞其清 ;
刘俊英 ;
郑绵平 ;
赵希涛 .
地质学报, 2007, (12) :1672-1691+1788
[8]   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附视频 [J].
闵隆瑞 ;
张宗祜 ;
王喜生 ;
郑绍华 ;
朱关祥 .
地层学杂志, 2006, (02) :103-108
[9]   太湖现生介形虫 [J].
禹娜 ;
赵泉鸿 ;
E.L.SCHORNIKOV ;
陈立侨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 (02) :143-151
[10]  
河北泥河湾盆地典型剖面地层学研究进展[J]. 蔡保全,张兆群,郑绍华,邱铸鼎,李强,李茜.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2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