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怒江—高黎贡构造带内花岗岩的侵位过程及其对特提斯演化过程的响应

被引:17
作者
杨启军 [1 ]
徐义刚 [2 ]
机构
[1]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怒江—高黎贡构造带; 花岗岩变形; 走滑年龄; 陆陆碰撞; 新特提斯; 构造;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1.05.040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黎贡构造带的花岗岩,其分布受怒江深断裂的控制。花岗岩体沿着怒江断裂带呈南北向分布,总体表现为一个狭长的透镜体。远离怒江断裂的西侧,花岗岩具有块状构造,中粗粒结构;靠近怒江深断裂,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构造,糜棱结构。花岗岩属于强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浆锆石SHRIMP年龄为124~118Ma,糜棱岩化花岗岩新生黑云母Ar-Ar年龄为18~10Ma,与北侧波密—察隅花岗岩结晶年龄(116Ma)、变形年龄(18~12Ma)一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带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大转弯花岗岩带的南延部分。沿着花岗岩带向南西方向依次是小龙河花岗岩(76Ma)到盈江花岗岩(37Ma),逐渐变年轻,体现一个有序的侵位过程。上述特征表明,波密—察隅—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4~116Ma,代表怒江深断裂的走滑高峰主体变形发生在中新世(18~10Ma),与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高峰、藏南南北向裂谷系、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走滑高峰等在时间上耦合一致,可能预示中新世时期,南北向挤压、拉萨地块的东西向伸展及后期旋转,造成的周边走滑作用具有统一的应力场,属于新特提斯封闭,印度大陆向亚洲大陆碰撞、俯冲、挤压这一共同的壳幔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怒江构造带花岗岩侵位与变形记录了这一动力学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353 / 13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杨启军
    徐义刚
    黄小龙
    罗震宇
    石玉若
    [J]. 岩石学报, 2009, 25 (05) : 1092 - 1104
  • [2] 辽东北辽河群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马立杰
    崔迎春
    刘俊来
    张俊波
    [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 515 - 523
  • [3] 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陈建林
    许继峰
    康志强
    王保弟
    [J]. 地球化学, 2007, (05) : 437 - 447
  • [4] 滇西高黎贡带~40Ma OIB型基性岩浆活动:消减特提斯洋片与印度板块断离的产物?
    蓝江波
    徐义刚
    杨启军
    黄小龙
    [J]. 岩石学报, 2007, (06) : 1334 - 1346
  • [5] 辽东矿洞沟正长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原位微区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杨进辉
    吴福元
    谢烈文
    柳小明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263 - 276
  • [6] 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杨启军
    徐义刚
    黄小龙
    罗震宇
    [J]. 岩石学报, 2006, (04) : 817 - 834
  • [7]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代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段丽萍
    廖忠礼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 564 - 571
  • [8]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莫宣学
    赵志丹
    邓晋福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
    张双全
    王亮亮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35 - 148
  • [9] 辽宁盖县梁屯-矿洞沟碱性正长岩杂岩体的U-Pb和Sm-Nd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蔡剑辉
    阎国翰
    牟保磊
    许保良
    邵宏翔
    许荣华
    [J]. 岩石学报, 2002, (03) : 349 - 354
  • [10]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
    潘桂棠
    王立全
    李兴振
    王洁民
    徐强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3) : 1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