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草对不同浓度氮净化效果及其形态转化规律

被引:28
作者
王沛芳 [1 ]
王超 [2 ]
王晓蓉 [3 ]
薛艳 [1 ]
杨爱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苦草; 氮浓度; 净化效果; 氮分配; 氮形态;
D O I
10.13227/j.hjkx.2008.04.003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815 ;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营养程度下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选择长江中下游河流和湖泊水体中典型沉水植物苦草作为研究对象,在2006-09-072006-09-22期间开展了7种氮浓度条件下,苦草对水体氮的净化效应及氮在植物体内累积分布规律研究,并分析了水体中氮形态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期内苦草在氮浓度低于60.0 mg/L范围内表现为对水体中氮较强的净化作用,且对总氮的净化效果具有相似的规律性.但是当水体氮浓度大于80.0 mg/L时,苦草对水体氮净化的贡献无明显的规律性.氮在植物体内的累积与水体中氮浓度相关,但其在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分配规律与浓度的差异无关.水体中氮的形态转换与总氮浓度相关,水中氮浓度低于20.0 mg/L时,氨氮浓度迅速降低,但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氨氮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表明苦草对不同氮浓度条件氮净化具有明显的差异和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90 / 8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浮萍塘中氮归趋模式模拟分析 [J].
彭剑峰 ;
宋永会 ;
袁鹏 ;
王宝贞 .
环境科学, 2006, (10) :1963-1968
[2]   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氮和磷的耐受性分析 [J].
万志刚 ;
顾福根 ;
孙丙耀 ;
徐光磊 ;
杨勇 .
淡水渔业, 2006, (04) :37-40
[3]   浮萍吸收不同形态氮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J].
沈根祥 ;
姚芳 ;
胡宏 ;
倪吾钟 ;
朱荫湄 .
土壤通报, 2006, (03) :505-508
[4]   不同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张英鹏 ;
林咸永 ;
章永松 ;
李刚 ;
杨运娟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02) :139-144
[5]   太湖沉水和浮叶植被及其水环境效应研究 [J].
雷泽湘 ;
徐德兰 ;
黄沛生 ;
潘宏凯 ;
王备新 ;
刘正文 .
生态环境, 2006, (02) :239-243
[6]   河岸芦苇、茭白和香蒲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中试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科学, 2006, (03) :3493-3497
[7]   富营养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影响 [J].
王珺 ;
顾宇飞 ;
纪东成 ;
尹大强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1) :71-74+79
[8]   浮叶植物重建对富营养化湖泊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 [J].
包先明 ;
陈开宁 ;
范成新 .
生态环境, 2005, (06) :807-811
[9]   不同比例硝态氮和尿素氮对苦草的生理影响 [J].
朱增银 ;
王珺 ;
尹大强 ;
陈灿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627-633
[10]   几种植物去除高度富营养化湖水中氮磷及抑藻效果的初步研究 [J].
李修岭 ;
李伟 ;
李夜光 ;
桂建平 ;
耿亚红 ;
胡鸿钧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5, (01)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