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11
作者
曾长秋
凡欣
机构
[1]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5.01.034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积极心理学将视线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与主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我们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关注和发现大学生个体的内在潜力。高校要通过营造积极氛围、建设积极物质文化、设置积极活动文化、凝练积极精神文化等途径,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从思维还原到现实还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转向 [J].
程广丽 .
探索, 2014, (02) :126-130
[2]   积极心理学:当前的困扰与未来的走向 [J].
任俊 ;
李倩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3 (02) :140-146
[3]   积极心理学教育:高校的呼唤、优势与基本思路 [J].
梁爽 .
学术交流, 2014, (02) :221-224
[4]   国外高校实践育人的经验及启示 [J].
史明涛 ;
徐丽曼 ;
张利国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3 (05) :178-180
[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阳光校园文化建设 [J].
罗婷 ;
赵淑媛 .
现代大学教育, 2013, (02) :95-99
[6]   冯友兰的德育思想与“抽象继承法” [J].
张允熠 .
江淮论坛, 2012, (06) :69-75
[7]  
积极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 卡尔 (Carr,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