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被引:9
作者
马磊
机构
[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农村教育; 价值取向; 现代化; 第三条道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始于五四运动,从"五四"至今,中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存在两种价值取向:农本主义价值观和城市主义价值观。在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农村教育现代化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即一是20世纪30年代实施的以农本主义价值观为依托的农村教育中心化的现代化道路,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城市主义价值观为依托的农村教育边缘化的现代化道路。这两种农村教育现代化之路均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应该走第三条道路,即和而不同。"和"就是要求在保障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平等性的前提下,采用与城市教育相同的资源、水准发展农村教育,"不同"就是要求农村教育不能简单地复制城市教育,应该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村教育特性、规律,考虑到农民心理和意愿来发展农村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及重构 [J].
苏刚 ;
曲铁华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 35 (02) :159-163
[2]   “乡村教育运动”主体性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J].
赵晓林 .
教育研究, 2006, (03) :92-96
[4]   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弃儿及其前景 [J].
葛新斌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23) :37-40
[5]  
陶行知全集[M]. 四川教育出版社 , 陶行知,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