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北部一次爆发式发展重度大气污染的气象特点和成因

被引:16
作者
涂小萍 [1 ,2 ]
姚日升 [1 ,2 ]
高爱臻 [1 ]
沈艳 [3 ]
机构
[1] 宁波市气象局
[2]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宁波市奉化区气象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气溶胶; 霾; 消光系数; 后向轨迹; 质量浓度; 通量散度; 浙江省;
D O I
10.13671/j.hjkxxb.2019.0032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全国空气质量指数和PM2.5监测、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和自动气象监测、宁波镇海激光雷达、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DA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对2017年12月30日―2018年1月1日浙江北部一次爆发式发展大气污染事件气象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应用HYSPLIT4模式进行粒子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PM10和PM2.5质量浓度在浙江省表现出明显的爆发性增长和自西北向东南传输的特征,污染程度自浙北向浙中、浙南逐渐减轻,重度污染时浙北大范围出现2000 m以下的重度霾,污染粒子主要来自上游的安徽和江苏省.大气污染爆发式发展与冷空气有关,1000 m以下边界层内冷空气偏弱,但足以将盛行风改变为西北风,是污染物粒子输送的动力条件,污染粒子集中在该层内,层内没有下沉运动,因此水平风场对污染事件爆发有决定性作用;1000 m以上层次冷平流表现明显,且伴有下沉运动,抑制了边界层粒子的垂直扩散,对污染事件的发展和维持有间接影响.激光雷达的消光系数变化不仅与污染物粒子浓度变化有关,还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污染物粒子质量浓度通量散度的变化对预报粒子浓度的增减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43 / 14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武汉市2014—2017年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潜在来源分析 [J].
高正旭 ;
王晓玲 ;
向华 ;
苟阿宁 .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 (11) :4440-4453
[2]   华北地区冬半年空气污染天气客观分型研究 [J].
张莹 ;
王式功 ;
贾旭伟 ;
连俊标 ;
张小玲 ;
杨旭 .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 (10) :3826-3833
[3]   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PM2.5输送轨迹分类研究 [J].
周述学 ;
王兴 ;
弓中强 ;
石春娥 .
气象学报, 2017, 75 (06) :996-1010
[4]   杭州市典型雾霾期污染特征及污染源的HYSPLIT模型分析 [J].
李正 ;
张昊 ;
叶辉 ;
程广焕 ;
孙明洋 ;
胡宝兰 ;
楼莉萍 .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 (05) :1717-1726
[5]   2013—2015年合肥市PM2.5重污染特征研究 [J].
石春娥 ;
张浩 ;
弓中强 ;
张宏群 ;
杨元建 ;
吴文玉 .
气象学报, 2017, 75 (04) :632-644
[6]   合肥市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2.5质量浓度的定量关系 [J].
张浩 ;
石春娥 ;
吴必文 ;
杨元建 .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 (06) :1001-1008
[7]   宁波一次罕见持续重度污染事件的成因分析 [J].
姚日升 ;
涂小萍 ;
张小伟 ;
徐迪峰 ;
杨栋 ;
顾小丽 .
气象学报, 2017, 75 (02) :342-355
[8]  
嘉兴市春季一次持续雾霾过程中气象条件与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J]. 沈利娟,王红磊,李莉,吕升,袁婧,张孝寒,章国骏,王翡.环境科学. 2016(08)
[9]   2013—2014冬半年北京重污染天气气象传输条件分析及预报指数初建 [J].
花丛 ;
张恒德 ;
张碧辉 .
气象, 2016, 42 (03) :314-321
[10]   1980~2013年安徽霾天气变化趋势及可能成因 [J].
石春娥 ;
王喜全 ;
李元妮 ;
邓学良 ;
杨元建 ;
温华洋 .
大气科学, 2016, 40 (02) :35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