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1年中国不同类型云发生频率、持续时数及伴随降水概率

被引:9
作者
高翠翠 [1 ]
方乐锌 [1 ,2 ]
李昀英 [1 ]
寇雄伟 [1 ]
机构
[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2] 部队分队
关键词
云; 发生频率; 持续时数; 降水概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1985—2011年逐时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不同类型云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数的空间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季节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类型云所伴随的降水概率及降水性质。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各类云的发生频率与持续时数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层积云是我国发生频率和持续时数最大的云类,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在四川盆地其发生频率超过50%,持续时数达20.1 h;雨层云持续时数仅次于层积云,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其持续时数达12.8 h;卷云、高积云和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持续时数的大值区分别位于北方、中部和南方。研究时段内,中国地区总云的发生频率以0.095%/a的速度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在云类典型分布区,层积云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数在冬半年较大,而积状云在夏季达到峰值;层状云的发生频率在上半年较大,而持续时数在冬半年较大。不同类型云产生降水的概率及对应的降水性质均有差异。层状云单独出现时伴随间歇性或连续性降水,其中雨层云单独出现时伴随降水的概率接近70%;积雨云的降水概率达50.89%,主要伴随阵性和不明类型降水;层积云主要伴随间歇性降水,降水概率约为17%。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卷云的分布及物理特性研究.[D].王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02
[2]   西南地区夏季云量与降水的关系特征分析 [J].
李跃清 ;
张琪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3) :441-453
[3]   1951-2009年中国低云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刘引鸽 ;
王宁练 ;
武小波 ;
郭忠明 ;
贺建桥 .
高原气象, 2013, 32 (06) :1608-1616
[4]   江南春雨的两个阶段及其降水性质 [J].
刘宣飞 ;
袁旭 .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 (01) :99-105
[5]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CLOUD COVER OVER EASTERN CHINA AND THE EAST CHINA SEA.[J].李昀英;隋兴斌;闫继平;.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12, 03
[6]   近二十年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地区云量变化特征分析 [J].
吴涧 ;
刘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4) :551-559
[7]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中国南部雨季对流性暴雨频次分析 [J].
傅云飞 ;
刘鹏 ;
林锦冰 ;
衡志炜 .
暴雨灾害, 2011, 30 (01) :1-5
[8]   江淮梅雨期各类持续性降水频数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异及其可能原因的探讨 [J].
黄丹青 ;
朱坚 ;
况雪源 .
科学通报, 2010, (35) :3408-3415
[9]   高云和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的影响 [J].
邓涛 ;
张镭 ;
陈敏 ;
吴兑 ;
邓雪娇 ;
谭浩波 .
大气科学, 2010, 34 (05) :979-987
[10]   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建立特征及其降水性质分析 [J].
任珂 ;
何金海 ;
祁莉 .
气象学报, 2010, 68 (04) :55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