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典型草原不同围封年限植被-土壤系统碳氮贮量的变化
被引:23
作者:
敖伊敏
[1
]
焦燕
[1
]
徐柱
[2
]
机构:
[1]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围封年限;
植物碳氮贮量;
土壤碳氮贮量;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1.10.015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以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围封年限下的天然草地植物和土壤有机碳、全氮贮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重度退化草地采取生长季围封恢复措施后,群落植物和土壤环境在围封8、11、14、21、25年后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地上植物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及其碳氮贮量、土壤碳氮贮量明显增加,土壤容重降低。自由放牧地和围封8、11、14、21年植物-土壤系统碳贮量分别为7 357.93、7 988.27、8 413.18、12 878.82、8 934.66 g.m-2,氮贮量分别为427.78、494.28、575.49、707.35、615.09 g.m-2。草地围封至14年植物和土壤各项理化性质达到最大值,使得植物-土壤系统的碳氮贮量分别是自由放牧地的1.75和1.65倍,说明植被与土壤间达到了良性循环的状态,退化草地正向演替。随着围封年限的继续增加,其各项指标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季节性围封措施在一定时间内可使退化草地的土壤-植物系统的碳氮贮量增加,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但适宜的恢复时间和合理利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403 / 141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