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友好方式”向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教育理论——关于走出教育理论生存困境的一个思考

被引:28
作者
吴康宁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育理论工作者; 教育实践工作者; 教育理论论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存在鸿沟的一个重要标识,是"教育理论论著"普遍受到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冷落。不受教育实践工作者欢迎的教育理论论著无法对教育实践产生指导作用。消除这一现象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祛除理论自恋与学术傲慢,学会用"友好方式"向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教育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教育理论的话语实践——通达教育实践之路 [J].
余清臣 .
教育研究, 2015, 36 (06) :11-18
[2]   教育实践也应联系教育哲学 [J].
吴元发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1) :88-95
[4]   中小学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南京市关于“教师的教育理论”的讨论综述 [J].
汪朵 .
上海教育科研, 2009, (09) :29-32
[5]   自我认同理论的“缺失”——吉登斯社会学思想研究 [J].
李慧敏 ;
胡成功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 (07) :44-48
[6]   教育理论通俗化问题初探 [J].
赵明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 (02) :8-9+15
[7]   教育理论如何表达教育实践 [J].
李润洲 .
江西教育科研, 2007, (04) :3-5
[8]   教育实践呼唤教育理论建设 [J].
顾明远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06) :16-17
[9]   《时间简史》又出普及版 [J].
晓芳 .
出版参考, 2006, (04) :15-15
[10]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 [J].
郭元祥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01) :38-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