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

被引:22
作者
薛金金 [1 ,2 ,3 ]
江和源 [1 ,2 ]
龙丹 [1 ,2 ,3 ]
王伟伟 [1 ,2 ,3 ]
张建勇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聚酯型儿茶素; 茶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O I
10.16429/j.1009-7848.2014.05.006
中图分类号
O657.72 []; TS272.7 [产品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70302 ; 081704 ; 090203 ;
摘要
为建立茶叶中3种聚酯型儿茶素(聚酯型儿茶素A、聚酯型儿茶素B、聚酯型儿茶素C)和4种茶黄素(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日本cosmosil 5C18-AR-Ⅱ柱(4.6 mm×250 mm),2个流动相分别为50 mmol/L磷酸和100%乙腈,流速为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外标法定量。在该分析条件下,各组分获得了良好的分离。在一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显著,R2均在0.9925以上。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0.01%0.72%,0.04%0.28%,0.02%0.32%。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显示:聚酯型儿茶素各组分平均回收率在95.50%120.13%,相对标准偏差0.41%4.24%;茶黄素各组分平均回收率在84.14%105.31%,相对标准偏差1.59%4.59%。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性、稳定性,可同时测定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正山小种红茶中茶黄素 [J].
侯冬岩 ;
刁全平 ;
吴寒 ;
李铁纯 ;
回瑞华 ;
刘俊会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4 (04) :34-37
[2]   茶黄素类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J].
丁阳平 ;
刘仲华 ;
黄建安 .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06) :210-212
[3]   毛细管电泳分析茶黄素的方法研究 [J].
夏文娟 ;
张丽霞 ;
史作安 ;
贾明 .
茶叶科学, 2006, (02) :147-153
[4]   茶色素中茶黄素类的HPLC定量 [J].
李大祥 ;
宛晓春 ;
刘莉华 ;
夏涛 .
茶叶科学, 2004, (02) :124-128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茶黄素 [J].
王坤波 ;
刘仲华 ;
黄建安 ;
龚雨顺 .
色谱, 2004, (02) :151-153
[6]   聚酯型儿茶素的减毒作用研究 [J].
辛华雯 ;
史霄燕 ;
曾繁典 ;
谢笔钧 .
中国药师, 2002, (11) :650-651
[7]   聚酯型儿茶素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J].
辛华雯 ;
史霄燕 ;
曾繁典 .
中国药房, 2002, (01) :14-16
[8]   聚酯型儿茶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 [J].
辛华雯 ;
史霄燕 ;
曾繁典 ;
谢笔钧 .
中国药房, 2001, (04) :204-206
[9]   聚酯型儿茶素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J].
辛华雯 ;
曾繁典 ;
谢笔均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 (05) :27-28
[10]   Tea catechin auto-oxidation dimers are accumulated and retained by Caco-2 human intestinal cells [J].
Neilson, Andrew P. ;
Song, Brian J. ;
Sapper, Teryn N. ;
Bomser, Joshua A. ;
Feruzzi, Mario G. .
NUTRITION RESEARCH, 2010, 30 (05) :32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