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对北京地区不同类型云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28
作者
岳治国 [1 ,2 ]
刘晓东 [1 ]
梁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气溶胶; 云降水; 数值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耦合Milbrandt双参数显式云方案的WRF模式,在大陆型和海洋型气溶胶浓度背景下,对北京地区暴雨、中雨和微量降水等3次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的增加对北京地区云降水有多方面的影响:(1)影响地面降水量。随着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北京地区的暴雨、中雨和微量降水平均累计降水量分别减少了23.8%,16.6%和14%;(2)影响地面降水分布。在暴雨过程中,随着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北京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减少了20mm以上。在中雨降水过程中,随着气溶胶浓度增加,降水量增加的面积较大而总降水量减少。在微量降水过程中,随着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北京西部的降水量有所增加,东部则减少。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延迟了暴雨系统中对流云团降水的发生;(3)影响地面雨强。随着气溶胶浓度的增加,暴雨雨强峰值宽度变窄,雨强峰值高度降低,高气溶胶浓度延长了暴雨降水时间。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导致了中雨降水过程提早结束;(4)影响空中水凝物。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导致了暴雨和中雨降水过程中云水含量的增加和雨水含量的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356 / 136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辐射特征对比分析 [J].
武荣盛 ;
马耀明 .
高原气象 , 2010, (02) :251-259
[2]   秋季南疆沙漠塔中边界层O浓度及影响因子分析 [J].
何清 ;
金莉莉 ;
杨兴华 ;
刘新春 ;
李振杰 ;
刘强 ;
刘佳 .
高原气象 , 2010, (01) :214-221
[3]   兰州地区高云和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辐射效应 [J].
邓涛 ;
张镭 ;
吴兑 ;
夏俊荣 ;
宋薇 ;
邓雪娇 ;
谭浩波 ;
毕雪岩 ;
李菲 .
高原气象 , 2010, (01) :230-235
[4]   祁连山夏季西南气流背景下地形云形成和演化的观测研究 [J].
陈添宇 ;
郑国光 ;
陈跃 ;
付双喜 .
高原气象, 2010, 29 (01) :152-163
[5]   大气污染对中国重点城市地面总辐射影响的时空特征 [J].
邵振艳 ;
周涛 ;
史培军 ;
龚道溢 .
高原气象, 2009, 28 (05) :1105-1114
[6]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 [J].
庄炳亮 ;
王体健 ;
李树 .
高原气象, 2009, 28 (05) :1095-1104
[7]   长春秋冬季大气黑碳气溶胶的特征分析 [J].
高枞亭 ;
张仁健 ;
苏丽欣 .
高原气象, 2009, 28 (04) :803-807
[8]   南疆一次强沙尘暴前后塔中近地面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J].
李祥余 ;
何清 ;
黄少鹏 ;
李帅 ;
吴新萍 ;
薛福民 ;
田宏强 ;
康国胜 ;
郑伟 .
高原气象, 2009, (03) :652-662
[9]   1980—2003年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研究 [J].
范引琪 ;
李春强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92-1400
[10]   华北地区气溶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J].
段婧 ;
毛节泰 .
科学通报, 2008, (23) :2947-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