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

被引:129
作者
林众 [1 ]
冯瑞琴 [2 ]
罗良 [3 ]
机构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编辑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3]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知识建构共同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三种学习方式的实现有没有现实的可能?这是关系到把三者作为课程改革建设目标的大问题。系统梳理资料可知,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概念是我国学者根据国际上最新学习研究进展,并与我国传统教育观相结合而提出的。关于三种学习方式的实质,则可从特征、构成要素和作用三个方面加以把握。研究发现,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为自主性,它包括监管动因、监管机制和监管评价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合作学习具有合作精神、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的特征,包括相互依赖、个体责任、面对面促进性交互、合作技巧的恰当使用等构成要素;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包括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思维、提出问题、识别资源、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信息、交流观点、评估成果等要素。当今时代,人们对学习的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应该是社会交互的、具有情境性的、强调自我主动体验的过程。据此,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就必然地具有了高度的同一性,这是它们可以统一起来的内在根据。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知识建构共同体是把三种学习进行有机结合的很好的范例。今后,还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变化,探索出更多实现三者有机结合的学校应用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知识建构共同体及其支撑环境 [J].
Marlene Scardamalia ;
张建伟 ;
孙燕青 .
现代教育技术, 2005, (03) :5-13
[2]   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J].
余文森 .
教育研究, 2004, (11) :27-30+62
[3]   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 [J].
庞维国 .
心理学动态, 2000, (04) :12-16
[4]   论元认知 [J].
董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9, (01) :68-74
[5]  
How ca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most effectively?.[J].Charlotte Dignath;Gerhard Buettner;Hans-Peter Langfeldt.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08, 2
[6]  
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M].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著;王文静;乔连全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