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山区不同群落类型近地表层持水特性

被引:2
作者
闫东锋
杨喜田
霍利娜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持水能力; 枯落物; 近地表层; 地上生物量; 植被恢复;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1.03.009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生长阶段近地表层的持水能力及其差异特征,该文通过选择豫南山区不同群落不同生长阶段的50个典型样地,对近地表层的地上草和枯落物的有关持水能力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上草生物量呈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与其持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拦蓄能力变化趋势为:草丛>灌丛>针叶林(20 a)>针叶林(45 a)>针阔混交林(20 a)>针阔混交林(30 a)>阔叶林(10 a)>针阔混交林(50 a)>阔叶林(20 a)>阔叶林(30 a);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与现存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最大持水量变化趋势为:灌丛>阔叶林(20 a)>阔叶林(30 a)>针阔混交林(30 a)>针阔混交林(20 a)>针阔混交林(50 a)>针叶林(20 a)>阔叶林(10 a)>针叶林(45 a)>草丛。该地区不同群落类型近地表层总持水能力变化趋势为:灌丛>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丛,这说明应当加大对乔木林分林下植被的保护,以利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半干旱黄土区退耕还林十年植被恢复变化分析——以陕西吴起县为例 [J].
许智超 ;
张岩 ;
刘宪春 ;
朱清科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1) :91-96
[2]   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油松、柴松群落特征及其枯枝落叶层水文效应研究 [J].
胡秀娟 ;
程积民 ;
万惠娥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4) :46-50
[3]   辽西海棠山森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J].
吕刚 ;
曹小平 ;
卢慧 ;
雷泽勇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3) :203-208
[4]   韶关地区6种阔叶树种幼林的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J].
许松葵 ;
薛立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1) :59-62
[5]   渝北不同模式水源涵养林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 [J].
赵洋毅 ;
王玉杰 ;
王云琦 ;
赵占军 ;
刘楠 ;
陈林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2260-2266
[6]   雾灵山典型林分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J].
宋庆丰 ;
杨新兵 ;
张金柱 ;
曹云生 ;
张伟 ;
冯学全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2316-2320
[7]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及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J].
丁绍兰 ;
杨乔媚 ;
赵串串 ;
王湜 ;
杨宁贵 ;
董旭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104-108
[8]   岷江上游主要森林群落枯落物量及其持水特性 [J].
吴永波 ;
郝奇林 ;
薛建辉 ;
刘兴良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03) :67-72
[9]   重庆市四面山人工林土壤持水与入渗特性 [J].
王伟 ;
张洪江 ;
杜士才 ;
李根平 ;
古德洪 ;
韩西远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3) :113-117
[10]   六盘山不同森林群落地被物的持水特性 [J].
赵艳云 ;
程积民 ;
万惠娥 ;
胡相明 .
林业科学, 2009, 45 (04) :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