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基于辫状河储层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27
作者:
王石
[1
]
万琼华
[2
,3
]
陈玉琨
[2
]
李学伟
[4
]
梁杰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4]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来源:
关键词:
辫状河;
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渗流屏障;
连通体;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随着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的深入,储层构型控制下的流动单元分布规律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大港油区A油田馆陶组辫状河储层为例,在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辫状河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及其分布规律。首先在渗流屏障的识别、连通体划分和连通体内渗流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储层非均质特征,优选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流动带指数和流度4个判别参数,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层划分为最好(Ⅰ类)、较好(Ⅱ类)、中等(Ⅲ类)、较差(Ⅳ类)和最差(Ⅴ类)5类流动单元;然后根据流动单元的判别标准,进行单井流动单元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流动单元剖面和平面互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流动单元的平面和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平面上,优质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心滩核部、砂质充填河道等砂体主体部位;垂向上,河道底部的流动单元优于河道顶部,在心滩内部夹层上、下流动单元类型会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68
+6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