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储层构型中废弃河道的识别及其分布模式——以孤岛油田馆上段为例

被引:29
作者
张本华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关键词
曲流河; 储层构型; 废弃河道; 单砂层; 点砂坝; 孤岛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3.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准确识别废弃河道及其分布。废弃河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废弃河道识别及其沉积时期划分具有不确定性。根据储层层次分析原理,结合曲流河沉积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以孤岛油田馆上段典型曲流河储层为例,依据废弃河道在单砂层沉积时期废弃的时间,将其划分为4种分布模式:主河道周边型、复合点砂坝内部型、紧贴曲流带凸岸型及孤立型。剖面上,对于1个砂层组而言,废弃河道的4种分布模式通常自下而上依次出现,代表了曲流河沉积体系的水进过程,与其正旋回的沉积特征相符。根据层次分析的精细程度,每个小层通常可细分为若干个单砂层,有时同一小层自下而上也会出现4种分布模式的废弃河道。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25+112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流动单元划分及合理性验证 [J].
张富美 ;
方朝刚 ;
彭功名 ;
姚文礼 ;
李昆 ;
孙怀遐 ;
李宗毅 ;
闫国峰 ;
郭华粘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1) :44-47+114
[2]   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地层综合划分与对比——以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主力稠油层层位归属为例 [J].
向奎 ;
赵永福 ;
王建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5) :1-5+111
[3]   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精细解剖——以垦西油田垦71断块馆陶组为例 [J].
陈雨茂 ;
邓文秀 ;
滕彬彬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4) :25-27+112
[4]   低可容纳空间曲流河河道砂体划分与识别——以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Ⅲ-5小层为例 [J].
段冬平 ;
侯加根 ;
吴勇 ;
吴师慧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2) :26-29+112
[5]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J].
白振强 ;
王清华 ;
杜庆龙 ;
郝兰英 ;
张善严 ;
朱伟 ;
于德水 ;
王贺军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98-902+907
[6]   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及效果 [J].
束青林 ;
张本华 ;
毛卫荣 ;
王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5) :52-55+114
[7]   河流相储层中夹层类型的定量识别 [J].
冯伟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5) :40-43+113
[8]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冶里—亮甲山组层状储层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J].
徐春华 ;
王亚琳 ;
杨贵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31 (04) :362-365
[9]   孤岛油田曲流点坝构型 [J].
程会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5) :20-23+112
[10]   地下密井网识别废弃河道方法在萨北油田的应用 [J].
周银邦 ;
吴胜和 ;
岳大力 ;
刘江丽 ;
刘志鹏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4) :33-3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