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65
作者
白振强
王清华
杜庆龙
郝兰英
张善严
朱伟
于德水
王贺军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曲流河砂体; 内部构型; 地质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挖潜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进行了分级描述,精细研究了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定量分布模式,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结合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进行了实际区块的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根据层内数值模拟的结果总结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内部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层内挖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萨北油田主力油层曲流河砂体单一河道宽度为200~800m,点坝长度为120~500m,侧积夹层倾角为7°~10°,可延伸至河道砂体的2/3左右。采用完善单一河道内部注采关系及挖潜点坝之间剩余油的方式设计的北X-4-144井取得了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提出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98 / 902+907 +9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2]   提高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精度的方法 [J].
朱焱 ;
谢进庄 ;
杨为华 ;
侯连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225-229
[3]   基于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程会明 ;
杨渔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21-27
[4]   曲流点坝内部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物理模拟 [J].
闫百泉 ;
马世忠 ;
王龙 ;
张全恒 .
地学前缘, 2008, (01) :65-70
[5]   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谭河清 ;
余地云 ;
姜香云 ;
刘世斌 .
地学前缘, 2008, (01) :101-109
[6]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刘建民 .
石油学报, 2007, (04) :99-103
[7]   北二东西块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马春华 ;
郑浩 ;
宋考平 ;
王文军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1) :99-103+1
[8]   储层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描述法 [J].
赵翰卿 ;
付志国 ;
吕晓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5) :74-77+124
[9]   饮马河大榆树林现代边滩流动单元的划分及沉积特征 [J].
伊三泉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2) :15-17+127
[10]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J].
马世忠 ;
杨清彦 .
沉积学报, 2000, (02) :2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