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重心与能源碳排放重心路径演变分析

被引:4
作者
李想 [1 ]
王仲智 [2 ]
芦惠 [2 ]
机构
[1] 三明学院旅游学院
[2]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经济重心; 碳排放重心; 路径演变; 江苏省;
D O I
10.19687/j.cnki.1673-7105.2013.03.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305 ;
摘要
本研究引入重心模型,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经济和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出各年份GDP、工业产值、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路径对比和空间相关性多角度阐释了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联系.结果显示:经济重心和碳排放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2006年后出现略微的北移迹象;11年间重心移动距离排序为:碳排放重心(32.1 km)>人均碳排放重心(29.6 km)>GDP重心(14.6 km)>工业产值重心(10.9 km);相较于经济重心而言,碳排放重心的空间位置偏向于省域的西北方向;经济重心和人均碳排放重心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辨析“气候变暖” [J].
刘秀铭 ;
李志忠 ;
雷培文 ;
赵国永 ;
姜修洋 ;
陈秀玲 ;
陈家胜 ;
朱芸 ;
吕镔 ;
雷国良 ;
李平原 ;
靳建辉 ;
陈渠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 7 (01) :1-11
[2]   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现状及县域聚类分析 [J].
李想 ;
王仲智 ;
李争艳 ;
刘海宝 ;
刘春丽 .
世界地理研究, 2011, 20 (03) :82-88
[3]   区域经济重心及COD、SO2、TSP排放重心演变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赵小风 ;
黄贤金 ;
张兴榆 ;
陆汝成 ;
李衡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3) :225-230
[4]   中国区域污染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对比分析 [J].
丁焕峰 ;
李佩仪 .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1629-1633
[5]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及原因分析 [J].
王倩倩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谭丹 ;
揣小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5) :833-841
[6]   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 [J].
何介南 ;
康文星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05) :52-58
[7]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J].
王铮 ;
朱永彬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109-115
[8]   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 [J].
查冬兰 ;
周德群 .
系统工程, 2007, (11) :65-71
[9]   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重心迁移 [J].
王欣 ;
吴殿廷 ;
肖敏 .
经济地理, 2006, (06) :978-981
[10]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