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的青藏高原季节性积雪去云方法可行性比较研究

被引:19
作者
张欢 [1 ,2 ]
邱玉宝 [1 ]
郑照军 [3 ]
除多 [4 ]
杨煜丹 [1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实验室
[2] 西安科技大学
[3]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
[4]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5] 武汉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遥感; MODIS; 去云; 可行性比较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P407 [大气遥感];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1404 ;
摘要
青藏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区,季节性积雪分布破碎,地面观测站点稀少,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可为该地区提供每日积雪监测数据,然而云是光学遥感最大的影响因素,为研究MODIS每日积雪产品去云方法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根据原理将去云方法归纳总结为五大类,并对每种方法的"潜在假设"开展分析讨论.结果显示:基于时间连续性的方法适用性强,去云效果明显,上下午积雪连续的平均概率为72.5%,而2~5 d的连续积雪的概率为5.6%43%不等,可靠性差;临近像元法可去除零散分布的云,平均正确率达到95.5%,但去除云量较少;基于高程的去云算法在山区适用性好,而在高原腹地由于坡度较小而错判概率较大;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进行去云则依赖于微波对云的识别率,往往误差较大;采用数学方法拟合积雪边界在积雪破碎、降雪融雪较快的青藏高原地区,物理意义较弱.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区MODIS日积雪产品的去云,需综合多种算法的区域适用性,充分考虑青藏高原地形及积雪本身的特征,逐步完善每日积雪去云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西藏高原MODIS每日积雪产品去云算法过程对比验证研究 [J].
拉巴卓玛 ;
邱玉宝 ;
次旦巴桑 ;
郑照军 ;
拉巴 ;
陈涛 ;
张欢 ;
除多 .
冰川冻土, 2016, 38 (01) :159-169
[2]   基于SSM/I和MODIS数据的天山山区积雪深度时空特征分析 [J].
任艳群 ;
刘海隆 ;
包安明 ;
刘金平 .
冰川冻土, 2015, 37 (05) :1178-1187
[3]   2003-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及雪水当量的时空变化 [J].
孙燕华 ;
黄晓东 ;
王玮 ;
冯琦胜 ;
李红星 ;
梁天刚 .
冰川冻土, 2014, 36 (06) :1337-1344
[4]   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年际变化异常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J].
伯玥 ;
李小兰 ;
王澄海 .
冰川冻土 , 2014, (06) :1353-1362
[5]   2001-2010年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积雪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 [J].
普布次仁 ;
除多 ;
卓嘎 ;
拉珍 ;
拉巴 .
冰川冻土, 2013, 35 (05) :1103-1111
[6]   我国主要积雪区AMSR-E被动微波雪深算法对比验证研究 [J].
宾婵佳 ;
邱玉宝 ;
石利娟 ;
除多 ;
朱骥 .
冰川冻土, 2013, (04) :801-813
[7]   MODIS逐日积雪产品去云算法研究 [J].
黄晓东 ;
郝晓华 ;
王玮 ;
冯琦胜 ;
梁天刚 .
冰川冻土, 2012, (05) :1118-1126
[8]   中国干旱区积雪面积产品去云处理方法验证与评估 [J].
王增艳 ;
车涛 .
干旱区研究 , 2012, (02) :312-319
[9]   1970—2000年中国降雪量变化和区域性分布特征 [J].
徐兴奎 .
冰川冻土, 2011, 33 (03) :497-503
[10]  
Snow-cover variability in central Asia between 2000 and 2011 derived from improved MODIS daily snow-cover products[J] . AndreasJuergen Dietz,Claudia Kuenzer,Christopher Conra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 201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