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M/I和MODIS数据的天山山区积雪深度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14
作者
任艳群 [1 ]
刘海隆 [1 ]
包安明 [2 ]
刘金平 [2 ,3 ]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积雪面积; 积雪深度; 积雪分布; 天山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利用MODIS 8d最大积雪合成数据MOD10A2,分析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情况以及不同高程带的积雪覆盖率的变化情况;结合SSM/I亮温数据和站点观测数据建立的雪深反演模型并反演研究区的雪深,根据研究区的地势起伏情况,提取特殊地形进行分析其雪深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整个天山山区的积雪深度的时空特征,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并且对不同高程带的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山区积雪面积分布的趋势表现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减少,总体是呈波动中减少的趋势,到了2012年天山山区年最大积雪面积为37.69×104km2.2)积雪覆盖率与高程呈正比,在高山区可达70%以上.积雪深度分布呈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减少,深度最大的是在天山北部的博格达峰、河源峰附近,可以达到80 cm以上,最小在哈密地区的托木尔提峰附近积雪深度仅在10 cm左右.积雪深度与海拔呈正相关,最大雪深出现在4 500 m以上的高山区.3)对雪深反演结果的精度评价表明,模型在10~30 cm雪深范围内,反演平均误差为-2.47 cm;在雪深<10 cm或>30 cm的局部地区存在较大偏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178 / 11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2003-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及雪水当量的时空变化 [J].
孙燕华 ;
黄晓东 ;
王玮 ;
冯琦胜 ;
李红星 ;
梁天刚 .
冰川冻土, 2014, 36 (06) :1337-1344
[2]   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年际变化异常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J].
伯玥 ;
李小兰 ;
王澄海 .
冰川冻土 , 2014, (06) :1353-1362
[3]   基于CMIP5的东亚地区降雪量变化特征分析 [J].
柳媛普 ;
李锁锁 ;
吕世华 ;
高艳红 ;
奥银焕 .
冰川冻土, 2014, 36 (06) :1345-1352
[4]   基于ETM+的积雪提取方法研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J].
郑璞 ;
邓正栋 ;
关洪军 ;
张飞 ;
时玥 .
冰川冻土, 2014, 36 (05) :1151-1159
[5]   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研究 [J].
陈安安 ;
陈伟 ;
吴红波 ;
张伟 ;
吴玉伟 .
冰川冻土, 2014, 36 (05) :1069-1078
[6]   天山季节性积雪稳定期雪密度与积累速率的观测分析 [J].
陆恒 ;
魏文寿 ;
刘明哲 ;
高培 ;
韩茜 .
冰川冻土, 2011, (02) :374-380
[7]   2000—2006年中国天山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窦燕 ;
陈曦 ;
包安明 ;
李兰海 .
冰川冻土, 2010, (01) :28-34
[8]   基于DEM的新疆地势起伏度分析 [J].
王玲 ;
吕新 .
测绘科学, 2009, (01) :113-116
[9]   基于SSM/I被动微波数据的中国积雪深度遥感研究 [J].
延昊 ;
张佳华 .
山地学报 , 2008, (01) :59-64
[10]   1959-2003年中国天山积雪的变化 [J].
杨青 ;
崔彩霞 ;
孙除荣 ;
任宜勇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2)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