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应如何规定所有权——《物权法》“所有权”编之完善

被引:13
作者
温世扬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所有权; 体系结构; 制度完善;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8.02.011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各国(地区)立法例中"所有权"编的体系结构大致有"客体模式"、"事项模式"和"综合模式",其主要差异在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立法定位和所有权的取得与丧失等方面。以"三分法"为"所有权"编的结构主线并非一种理想模式,我国物权法"所有权"编可采取一种融合"一元论"与"三分法"的所有权立法体系构建模式。"所有权"编应将先占、添附、时效取得纳入所有权取得方式,对拾得遗失物采取"拾得人取得所有权主义",并对相邻关系制度予以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 [J].
崔建远 .
中国法学, 2017, (02) :48-66
[2]   论空间相邻关系的法律调整——兼评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相关条款 [J].
陈祥健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4) :157-161
[4]   《物权法》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J].
温世扬 ;
周珺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03) :174-179
[6]   添附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J].
王利明 .
法学评论, 2006, (01) :47-56
[7]   论物权法规定取得时效的必要性 [J].
尹田 .
法学, 2005, (08) :10-13+31
[8]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立法新建议 [J].
李开国 ;
刘云生 ;
章礼强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3) :14-21
[9]   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体系的应然结构 [J].
孙宪忠 .
法商研究, 2002, (05) :20-24
[10]   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探讨 [J].
王利明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