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编创过程中的著作权问题探析

被引:9
作者
张颖
机构
[1] 不详
[2]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版权性; 隐性偏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工智能在编创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威胁尤为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市场价值成为消费客体,但其可版权性及其权利归属仍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编辑与创作,提高编辑产业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隐性偏见的问题。因此,著作权法首先应当将人工智能生成物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其次,基于人工智能尚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现实,参照"电影作品"的保护模式赋予人工智能系统所有者作者地位;最后,通过完善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制度和登记制度来缓解人工智能编创过程中的隐性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 [J].
郑戈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78-84
[2]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初探 [J].
刘影 .
知识产权, 2017, (09) :44-50
[3]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4]   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 [J].
王迁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48-155
[5]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 [J].
易继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37-147
[6]   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保护 [J].
梁志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56-165
[7]   算法与利益:Facebook人工智能新闻编辑的困局 [J].
张操 .
新闻世界, 2017, (06) :36-39
[8]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 [J].
熊琦 .
知识产权, 2017, (03) :3-8
[9]   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 [J].
曹源 .
科技与法律, 2016, (03) :488-508
[10]   传媒颠覆者:机器新闻写作 [J].
蒋枝宏 .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 (03) :46+7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