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春季觅食地植物群落特征与选择

被引:10
作者
刘钊 [1 ]
周伟 [1 ]
张庆 [1 ]
李金祥 [1 ]
李宁 [1 ]
张仁功 [2 ]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保护生物学院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和控制重点实验室
[2] 云南省楚雄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觅食地; 植物群落; 常绿阔叶林; 云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8年4月25日—5月16日以系统取样法调查了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Syramticus humiae)觅食地的植物群落,共记录到植物133种,隶属86属49科。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黑颈长尾雉的出现频率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显著相关,这意味着黑颈长尾雉的垂直分布与活动范围受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影响。黑颈长尾雉偏好选择常绿落叶林。植物重要值排序和物种组成的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觅食地的植物种类组成与常绿阔叶林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其他林型分异较大。常绿阔叶林植被的层间组合可提供良好的隐蔽,林内蕨类的茎叶和壳斗科植物的坚果可提供食物。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觅食地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华山松林和落叶阔叶林,因此这两种林型均欠缺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故植物多样性和食物丰富度影响觅食地选择。植被因子比较及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除常绿阔叶林,觅食地的乔木盖度较其他林型的高,植被因子与其他林型相似性程度不一。落叶阔叶林乔木稀疏,植被因子与觅食地相似性低且放牧干扰大;华山松林乔木矮小,灌木少;针阔混交林的植被因子与觅食地相似,但人为干扰严重。故隐蔽条件与人为干扰是影响黑颈长尾雉觅食地选择的重要因素。相异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地区能满足黑颈长尾雉生存基本要求,但最适宜其生存的地区很少。
引用
收藏
页码:646 / 6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繁殖早期取食地选择 [J].
曹明 ;
李伟 ;
周伟 ;
张兴勇 ;
张仁功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 (02) :203-208
[2]   广西黑颈长尾雉对夜宿地的选择 [J].
蒋爱伍 ;
周放 ;
陆舟 ;
韩小静 ;
孙仁杰 ;
李相林 .
动物学研究, 2006, (03) :249-254
[3]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利用 [J].
李伟 ;
周伟 ;
纪德 ;
张仁功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02) :153-158
[4]   白冠长尾雉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 [J].
徐基良 ;
张晓辉 ;
张正旺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2002, (06) :471-476
[5]   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研究 [J].
杨月伟 ;
丁平 ;
姜仕仁 ;
诸葛阳 .
动物学报, 1999, (03) :279-286
[6]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J].
石建斌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1997, (03)
[7]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 [J].
马克平,刘玉明 .
生物多样性, 1994, (04) :231-239
[8]   黑颈长尾雉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J].
刘小华 ;
周放 ;
潘国平 ;
赖月梅 ;
刘自民 .
动物学报, 1991, (03) :332-333
[9]  
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再引进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种群扩散和栖息地选择[D]. 贝永建.广西师范大学. 2005
[10]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M]. 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