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25
作者
张岳桥 [1 ]
李金良 [2 ]
柳宗泉 [3 ]
任凤楼 [3 ]
袁嘉音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拆离断层; 白垩纪; 山东; 胶莱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揭示了胶莱盆地深部两个低角度拆离断裂系统:一个发育于盆地南部诸城凹陷,主拆离面向南缓倾,深度为8~10 km;另一个发育于盆地北部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深部,由一系列北倾犁式正断层组成,主拆离面向北或北北东缓倾。根据受控凹陷的地层记录分析、剖面复原分析和伸展量估算,并结合地表断裂滑动矢量反演结果,认为盆地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莱阳组沉积时期,该时期诸城凹陷南北向伸展量达36%41%,最大伸展方向可能为北西-南东。该拆离系统继承了早期胶南(或苏鲁)造山带深部滑脱构造面,其后期拆离复活主导了胶莱盆地南部不对称伸展构造样式,控制了狭长展布的莱阳期沉积凹陷发育。北部拆离系统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盆地伸展阶段,伸展作用可能延续到古新世时期,控制了盆地王氏组沉积。这个时期横穿莱阳凹陷和高密凹陷南北向伸展量估计为20%25%,最大的伸展方向近南北向。该拆离系统调节了胶莱盆地近南北向拉分伸展,其形成与盆地东、西两侧北北东向边界断裂带右旋剪切作用有关。胶莱盆地深部两个深部拆离系统的时空复合或叠合造就了盆地内部复杂的伸展构造样式。识别这两个拆离系统不仅对盆地形成机理和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深部构造制约,对盆地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郑求根 ;
蔡立国 ;
丁文龙 ;
陆永德 ;
曹清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647-654
[2]   伸展构造与裂谷盆地成藏区带 [J].
刘和甫 ;
李晓清 ;
刘立群 ;
侯高文 ;
边海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537-552
[3]   横贯黄海的中朝造山带与北、南黄海成盆成烃关系 [J].
蔡乾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185-192+196
[4]   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J].
黄泽光 ;
高长林 ;
吉让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52-256
[5]   鲁东晚白垩世玄武岩及其中幔源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J].
闫峻 ;
陈江峰 ;
谢智 ;
高天山 ;
K.A.Foland ;
张希道 ;
刘明伟 .
岩石学报, 2005, (01) :101-114
[6]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及有利油气勘探区选择 [J].
吴智平 ;
李凌 ;
李伟 ;
周瑶琪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330-337
[7]   胶莱盆地构造演化规律 [J].
唐华风 ;
程日辉 ;
白云风 ;
孔庆莹 .
世界地质, 2003, (03) :246-251
[8]   山东胶莱盆地构造变形及形成演化——以王氏群和大盛群变形分析为例 [J].
施炜 ;
张岳桥 ;
董树文 ;
武丽 ;
杜利林 .
地质通报, 2003, (05) :325-334
[9]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 [J].
翟慎德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2) :137-142
[10]   胶莱盆地的盆地样式及构造演化 [J].
廖远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4) :345-34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