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社会存在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11
作者
葛楠 [1 ]
孟召坤 [2 ]
徐梅丹 [3 ]
张一春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3]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
非正式学习; 网络学习共同体; 社会存在感; 影响因素;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17.01.003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力推崇,非正式网络学习受到了专家的关注与青睐。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非正式网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但在现有研究中,存在着学习者满意度较低、持续关注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QQ群建立的"E-学术部落"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管理员关注、隐私关注、群消息设置对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社会存在感的影响,以解决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员关注对学习者的理解交流感有直接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对学习者的参与关注感有直接正向影响;群消息设置对社会存在感中的各维度有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国内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J].
闫莎莎 ;
赵呈领 .
中国远程教育, 2013, (03) :27-32+95
[3]   非正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深度互动影响因素分析 [J].
赵呈领 ;
闫莎莎 ;
杨婷婷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01) :101-107
[4]   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存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J].
李肖锋 ;
王倩 ;
张龙革 .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6) :87-94
[5]   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 [J].
张卫平 ;
浦理娥 .
中国远程教育, 2012, (07) :58-61+96
[6]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 [J].
余胜泉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5) :5-14
[7]   网络隐私关注与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附视频 [J].
蒋骁 ;
季绍波 .
科技与管理, 2009, (05) :71-74
[8]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 [J].
王陆 .
中国电化教育, 2009, (02) :5-11
[9]   浅谈网络教育中学生社会存在感的培养 [J].
李辉 ;
黄堂红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2007, (04) :38-40
[10]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J].
余胜泉 ;
毛芳 .
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0)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