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造山带二叠纪后碰撞南北向挤压变形:以哈尔里克山北坡口门子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为例

被引:14
作者
孙桂华 [1 ]
李锦轶 [1 ]
杨天南 [1 ]
王瑜 [2 ]
高立明 [3 ]
郝素凤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
[3] 中非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4] 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关键词
后碰撞; 挤压变形; 韧性剪切; 40Ar-39Ar定年; 二叠纪; 哈尔里克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后碰撞演化阶段的构造变形研究,是目前造山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本文作者论述了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北坡口门子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的特征,提出了哈尔里克山在二叠纪期间经历了向北北东30°方向的逆冲型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对同变形的绢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259±1Ma冷却年龄。结合区域上其他年代学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哈尔里克山在二叠纪中期遭受了后碰撞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变形的改造,其峰期约为259Ma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359 / 13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演化与成矿 [J].
王京彬 ;
徐新 .
地质学报, 2006, (01) :23-31
[2]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 [J].
李锦轶 ;
何国琦 ;
徐新 ;
李华芹 ;
孙桂华 ;
杨天南 ;
高立明 ;
朱志新 .
地质学报, 2006, (01) :148-168
[3]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孙桂华 ;
李锦轶 ;
高立明 ;
杨天南 .
地质论评, 2005, (04) :463-469
[4]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J].
舒良树 ;
朱文斌 ;
王博 ;
M.Faure ;
J.Charvet ;
D.Cluzel .
岩石学报, 2005, (01) :27-38
[5]   新疆喀拉通克和黄山东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韩宝福 ;
季建清 ;
宋彪 ;
陈立辉 ;
李宗怀 .
科学通报, 2004, (22) :2324-2328
[6]   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徐学义 ;
李向民 ;
马中平 ;
王立社 .
地质通报, 2004, (Z2) :903-910
[7]   新疆东部新元古代晚期和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变 [J].
李锦轶 .
地质论评, 2004, (03) :304-322
[8]   中天山地块南北两缘的韧性剪切带 [J].
杨天南 ;
李锦轶 ;
文中田 ;
冯晓飞 ;
王瑜 ;
孙桂华 ;
高立明 .
地质学报, 2004, (03) :310-318+437
[9]   博格达山晚石炭纪造山活动的变形地质记录 [J].
王宗秀 ;
李涛 ;
周高志 ;
卢苗安 ;
柳永清 ;
李寅 .
地学前缘, 2003, (01) :63-69
[10]   天山古生代洋陆转化特点的几点思考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徐学义 ;
李向民 ;
马中平 ;
王利社 .
西北地质, 2002, (04)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