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耕层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被引:11
作者
刘国栋 [1 ]
李瑛 [1 ]
张立 [1 ]
崔玉军 [1 ]
杨柯 [2 ]
刘应汉 [2 ]
机构
[1]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碳库; 松嫩平原; 碳源; 碳汇; 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提高土壤碳收集能力对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松嫩平原南部第二次土壤普查及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两期表层土壤有机碳数据,根据近20年来各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量变化趋势,估算了松嫩平原南部各土壤类型、各用地方式下土壤碳源、汇潜力。由估算得出,如果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种植技术不变,松嫩平原耕地土壤0~20 cm土层的固碳潜力为-1.229Tg碳,各土壤类型的林地土壤固碳潜力绝大多数为正值,说明林业用地为碳汇区,固碳潜力合计为3.169Tg碳,而天然牧草地绝大多数的固碳潜力为负值,固碳潜力合计为-2.235Tg碳,为碳源区,本次研究估算得出,松嫩平原总体的固碳潜力为-0.917Tg碳。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机制研究 [J].
张秀芝 ;
赵相雷 ;
李宏亮 ;
王志军 ;
劳晓光 ;
谢伟明 .
地学前缘, 2011, 18 (06) :41-55
[2]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3]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 2006, (07) :750-763
[4]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研究 [J].
于东升 ;
史学正 ;
孙维侠 ;
王洪杰 ;
刘庆花 ;
赵永存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2) :2279-2283
[5]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J].
韩冰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4) :6-11
[6]   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 [J].
解宪丽 ;
孙波 ;
周慧珍 ;
李忠佩 ;
李安波 .
土壤学报, 2004, (01) :35-43
[7]   东北黑土有机碳储量及其对大气CO2的贡献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9-12+20
[8]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蓄积量估算误差分析 [J].
王绍强 ;
刘纪远 ;
于贵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797-802
[9]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J].
李克让 ;
王绍强 ;
曹明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72-80
[10]   中国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库量研究 [J].
潘根兴 .
科技通报, 1999, (05) :3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