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异常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变化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周俊前 [1 ,2 ]
刘新 [1 ]
李伟平 [3 ]
朱陵晶 [1 ,2 ]
吴辉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地表感热; 相对涡度; 水汽通量散度;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代表站点的实测地表热通量数据、JRA-55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点的降水资料等数据,通过波文比分析、奇异值分析(下称SVD)以及环流场的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地表加热场异常与同期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变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春季波文比值的变化反映出高原地表的非绝热加热中,春季感热加热的贡献较为显著,是高原春季地表加热的主要成分;(2)SVD分析表明,春季高原地表感热的异常与同期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降水存在负相关关系,春季高原地表感热增强的年份,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春季降水减少;(3)春季地表感热强-弱年的高原周边垂直环流偏差场表明,春季高原地表感热的年际异常增强(减弱)会引起高原周边地区的垂直环流场上升气流的减弱(增强);(4)相对涡度场、位势高度场、风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的合成分析表明,春季高原地表感热偏强的年份,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对流层高层以正涡度和气流的辐合运动异常为主,中低层以负涡度和辐散下沉运动异常为主,因此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春季的水汽辐合由低层向高层逐渐减弱,不利于春季降水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845 / 8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黄土高原春季干旱时空分异特征 [J].
姚玉璧 ;
王劲松 ;
王莺 ;
杨金虎 ;
李俭峰 ;
雷俊 .
高原气象, 2015, 34 (01) :30-38
[2]   近6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J].
王学佳 ;
杨梅学 ;
万国宁 .
高原气象, 2013, 32 (06) :1557-1567
[3]   5月青藏高原地区感热异常对北疆夏季降水的影响 [J].
赵勇 ;
李如琦 ;
杨霞 ;
何冬燕 ;
张超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215-1223
[4]   夏季青藏高原多种地表感热通量资料的评估 [J].
竺夏英 ;
刘屹岷 ;
吴国雄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 42 (07) :1104-1112
[5]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西南地区东部旱涝的关系 [J].
李永华 ;
卢楚翰 ;
徐海明 ;
程炳岩 ;
王勇 .
大气科学, 2011, 35 (03) :422-434
[6]   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J].
张雪梅 ;
江志红 ;
兰博文 .
灾害学, 2010, 25 (04) :27-32
[7]   中国干旱气候分区及其降水量变化特征 [J].
杨绚 ;
李栋梁 .
干旱气象, 2008, (02) :17-24
[8]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 [J].
王同美 ;
吴国雄 ;
万日金 .
高原气象, 2008, (01) :1-9
[9]   夏季青藏高原潜热分布及其廓线特征 [J].
刘奇 ;
傅云飞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7, (03) :303-309
[10]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与同期气象场异常的关系 [J].
陶健红 ;
吴洪宝 ;
白虎志 .
干旱区研究, 2005, (04)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