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

被引:61
作者
陈玉洁 [1 ,2 ]
张平宇 [1 ]
刘世薇 [1 ]
谭俊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种植结构; 优化布局; 东北西部;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9.013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2,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2,冷凉区调减31.97万hm2,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397 / 14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J].
赵晓丽 ;
张增祥 ;
汪潇 ;
左丽君 ;
刘斌 ;
易玲 ;
徐进勇 ;
温庆可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3) :1-11
[2]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J].
张锐 ;
郑华伟 ;
刘友兆 .
生态学报, 2013, 33 (16) :5090-5100
[3]   近10a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J].
李汝资 ;
宋玉祥 ;
李雨停 ;
陈晓红 .
地理科学, 2013, 33 (08) :935-941
[4]   2013/14年度国际玉米市场供应将由偏紧转向宽松 [J].
魏斌 ;
周惠 .
农业展望, 2013, 9 (04) :10-13
[5]   中国东北粮食安全评价及政策模拟 [J].
何秀丽 ;
刘文新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3 (06) :678-681
[6]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J].
李秀霞 ;
张希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9) :13-17
[7]   农业政策、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调整能力 [J].
陈飞 ;
范庆泉 ;
高铁梅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101-114+140
[8]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J].
石淑芹 ;
陈佑启 ;
姚艳敏 ;
李志斌 ;
何英彬 .
地理学报, 2008, (06) :574-586
[9]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J].
刘彦随 ;
甘红 ;
张富刚 .
地理学报, 2006, (08) :847-854
[10]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J].
程叶青 ;
张平宇 .
地理科学, 2005, (05)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