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即古地质学——30年学习、科研生涯之回顾与思考

被引:5
作者
刘池洋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 
关键词
地质学; 古地质学; 后期改造; 改造盆地; 原始盆地恢复; 油气地质; 研究方法;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2.06.001
中图分类号
P5 [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对其研究的思维特点及方法,认为地质学的实质就是古地质学。此思想的形成,贯穿了迄今笔者在西北大学学习、教学和科研的整个过程。(古)地质学研究虽与其他学科相似,也是由果溯因,但所依据的证据主要来自对已发生现象的搜寻和发现。这些现象发生和证据形成的过程,既不可能直接观察,也无法再造和重复实验;恢复古地质面貌和再现其发生过程,难度大、探索性强,迄今尚无现成的模式,也缺乏系统的方法。其研究结论常有多解性,需综合论证、多次反复,始有正果。中国大陆活动性强,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古地质研究和盆地原始面貌恢复,对中国改造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的深化和提高勘探成效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87 / 5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藏北羌塘盆地西部查桑地区结构及构造特征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魏永佩 ;
任战利 ;
赖绍聪 ;
陈刚 ;
郑孟林 ;
赵政璋 ;
叶和飞 ;
李永铁 ;
李庆春 .
地质论评, 2002, (06) :593-602
[2]   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中国沉积盆地的两个重要特点 [J].
刘池洋 ;
赵重远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6+23
[3]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1-14
[4]   改造型盆地类型划分 [J].
刘池洋 ;
孙海山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2) :3-6+92
[5]   后期改造强烈──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之一 [J].
刘池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255-261
[6]   对弧后扩张作用的探讨 [J].
刘池洋 .
地质论评, 1993, (03) :187-195
[7]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及其研究中的系统工程 [J].
赵重远 ;
刘池洋 ;
任战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1) :108-113
[8]   拉伸构造区古地质构造恢复和平衡剖面建立——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J].
刘池洋 .
石油实验地质, 1988, (01) :33-43
[9]   渤海湾盆地基底正断层缓断面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池洋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01) :34-42
[10]   古沧县-天津复向斜和其确定的依据 [J].
刘池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6, (04) :33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