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深层寒武系地表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及后期流体改造作用

被引:32
作者
朱东亚 [1 ]
孟庆强 [1 ]
胡文瑄 [2 ]
金之钧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塔里木; 寒武系; 白云岩; 热液; 改造;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2.04.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塔里木盆地钻遇寒武系白云岩的塔深1等井的岩芯观察发现埋深超过8000m的深层寒武系白云岩中仍发育有丰富的几毫米至几厘米大小的地表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塔深1井测井曲线的突变反映出了多个寒武系沉积间断(暴露)面的存在;但塔深1井附近寒武系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没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测井和地震特征表明了寒武系白云岩岩溶作用发生在同生或准同生期,是由于相对海平面下降造成的暴露作用,而没有发生强烈的构造抬升。塔深1等井寒武系白云岩溶蚀孔洞中常见有白云石、石英等矿物的充填。充填白云石具有弯曲晶面和波状消光的特征。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区间110~130℃,没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与基质白云岩相比,充填白云石具有相对较低的Na、K和Sr的含量以及相对较高的Fe、Mn和Ba含量。在同位素组成上,充填白云石具有相对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n(87Sr)/n(86Sr)比值;其氧同位素δ18OPDB的变化范围为-11.62‰~-5.13‰,平均为-8.00‰,锶同位素n(87Sr)/n(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9361~0.709978,平均为0.709590。上述特征表明了白云石等的充填作用与深部热液活动有关。受深部热液作用强度的限制,寒武系白云岩中已有的岩溶型孔隙并没有被完全充填破坏,仍有较多的储集空间得以保存下来。
引用
收藏
页码:691 / 70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塔北地区寒武系白云岩特征与成因研究 [J].
邢秀娟 ;
焦存礼 ;
王毅 ;
张涛 ;
刘士林 .
石油实验地质 , 2011, (02) :130-136
[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 [J].
肖朝晖 ;
王招明 ;
姜仁旗 ;
吴金才 ;
张丽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1) :1-10+16
[3]   应用测井技术识别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地质事件及其差异 [J].
李浩 ;
游瑜春 ;
郑亚斌 ;
张渝丽 ;
魏修平 ;
王丹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1) :142-149
[4]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复合-联合成因机制 [J].
何治亮 ;
彭守涛 ;
张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743-752
[5]   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及相控特征 [J].
邵龙义 ;
韩俊 ;
马锋 ;
刘永福 ;
许怀先 ;
邬光辉 ;
吉丛伟 .
沉积学报, 2010, 28 (05) :953-961
[6]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J].
赵宗举 ;
张运波 ;
潘懋 ;
吴兴宁 ;
潘文庆 .
地质论评, 2010, 56 (05) :609-620
[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硅化作用成因 [J].
朱东亚 ;
孟庆强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04) :358-361
[8]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特征及成因 [J].
余宽宏 ;
金振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0, 30 (02) :32-38
[9]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状硅质岩与硅化岩的元素、δ30Si、δ18O地球化学研究 [J].
陈永权 ;
蒋少涌 ;
周新源 ;
杨文静 ;
韩利军 .
地球化学, 2010, 39 (02) :159-170
[10]   塔河地区下古生界热液流体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探讨——以S88和TS1井为例 [J].
李开开 ;
蔡春芳 ;
蔡镠璐 ;
姜磊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 (01)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