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定大豆中皂甙的含量分布 ,得到大豆皂甙在各器官的分布情况为 :胚芽 ( 1 .82 %~ 1 .98% )>绿叶 ( 0 .72 %~ 0 .84 % ) >全粒种籽 ( 0 .31 %~ 0 .36% ) >豆节 ( 0 .30 %~ 0 .34 % ) >子叶 ( 0 .2 4 %~ 0 .30 % ) >侧根 ( 0 .1 9%~ 0 .2 1 % ) >豆荚 ( 0 .1 4%~ 0 .1 6% ) >主根和豆茎 ( 0 .0 6%~ 0 .0 9% ) >种皮 (未检出 ) ;从品种上看 ,全粒种籽皂甙的含量是青刀豆 ( 0 .4 0 %~ 0 .4 4 % ) >豇豆 ( 0 .37%~ 0 .4 0 % ) >赤豆 ( 0 .35%~ 0 .39% ) >黄大豆 ( 0 .31 %~ 0 .35% ) >绿皮大豆 ( 0 .30 %~ 0 .33% ) >黑豆 ( 0 .2 3%~ 0 .2 8% ) >绿豆 ( 0 .0 7%~ 0 .0 9% ) ;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不同器官的皂甙含量呈规律性变化 ;不同区域的同品种的种籽的皂甙含量存在着南方高于北方 ;不同播种期各器官皂甙含量存在着 :地上的部分是秋播高于春播 ,而地下的部分则是春播高于秋播。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脱脂大豆粉为原料 ,用 60 %~ 80 %的乙醇水溶液在温度为 65℃~ 85℃下进行连续 2~ 3次浸提4~ 6h ,效果最佳 ,得率可达 5.6%~ 6.5%。本文对大豆皂甙的组成成分、性质、开发利用的价值和前景等也作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