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汶川Ms8.0地震孕育过程

被引:142
作者
申重阳 [1 ,2 ]
李辉 [1 ,2 ]
孙少安 [1 ,2 ]
刘少明 [1 ,2 ]
玄松柏 [1 ,2 ]
谈洪波 [1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 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
关键词
重力场; 动态变化; 汶川地震; 孕震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中国大陆1998-2007年(复测周期2-3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结合GP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分析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演化特征和孕震机理.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大体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动态效应和汶川大震孕育的中长期(2-10年)信息;汶川大震孕育的显著重力标志为震中西南持续多年的正重力变化(上升)和出现较大规模的重力变化梯级带,前者有利于地震能量的不断积累,后者有利于地震剪切破裂的发生;与地震孕育相关重力场变化总体呈增大—加速增大—减速增大—发震的过程;8年累积重力变化幅差最大约200×10-8m·s-2;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恢复调整,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和汶川大震的孕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松潘—甘孜块体一般呈现负重力变化,可能反映深部壳幔局部上隆、壳内温度较高而膨胀,有利于逆冲或推覆体运动的形成和大震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547 / 255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中国大陆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
    李辉
    申重阳
    孙少安
    王晓权
    项爱民
    刘少明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 29 (03) : 1 - 10
  • [2] 川西龙门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远震P波层析成像
    郭飚
    刘启元
    陈九辉
    刘立申
    李顺成
    李昱
    王峻
    齐少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 346 - 355
  • [3]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精细结构与汶川地震发震机理
    雷建设
    赵大鹏
    苏金蓉
    张光伟
    李凤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 339 - 345
  • [4]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与变形动态过程
    江在森
    方颖
    武艳强
    王敏
    杜方
    平建军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 505 - 518
  • [5] 成都基准台绝对重力复测结果分析
    邢乐林
    李辉
    何志堂
    董正瑶
    谈洪波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 (06) : 38 - 42
  • [6] 汶川8.0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分析
    张四新
    张希
    王双绪
    薛富平
    刘立炜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 (06) : 43 - 46+52
  • [7] 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远震P波接收函数和布格重力异常的联合解释
    楼海
    王椿镛
    吕智勇
    姚志祥
    戴仕贵
    尤惠川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 1207 - 1220
  • [8]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张勇
    冯万鹏
    许力生
    周成虎
    陈运泰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 1186 - 1194
  • [9]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滕吉文
    白登海
    杨辉
    闫雅芬
    张洪双
    张永谦
    阮小敏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 1385 - 1402
  • [10]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王卫民
    赵连锋
    李娟
    姚振兴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 1403 -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