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现金比率模型的中国隐性经济税收流失规模测算

被引:4
作者
路江林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隐性经济; 税收流失; 修正的现金比率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12.42 [税收];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3 ;
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隐性经济备受关注,由其造成的税收流失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对现金比率模型进行科学修正,测算了1990-2016年中国的隐性经济规模,进而计算出在此期间中国的隐性经济税收流失规模。测算结果显示:1990-2016年中国的隐性经济规模介于19.09%-60.05%之间,相应的隐性经济税收流失规模介于16.03%-37.52%之间。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隐性经济及其导致的税收流失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但2015年和2016年有上升趋势,需要对其加以遏制。据此,文章从隐性经济角度提出了减少隐性经济税收流失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隐性经济视角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J].
彭文斌 ;
路江林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8 (06) :34-40+95
[2]   我国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趋势及治理 [J].
李建芳 ;
高艳荣 .
企业经济, 2015, 34 (10) :170-174
[3]   环境管制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隐性经济的视角 [J].
余长林 ;
高宏建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7) :21-35
[4]   隐性经济产业关联的生产率效应 [J].
戚磊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1) :70-82
[5]   中国各地区隐性经济的规模、原因和影响 [J].
杨灿明 ;
孙群力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93-106
[6]   我国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基于一个改良的现金比率法 [J].
辛浩 ;
王韬 .
管理现代化, 2008, (04) :50-52
[7]   中国未观测经济总量与指数的测算:1982~2006 [J].
田光宁 ;
李建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7) :138-146
[8]   我国税收流失规模测算 [J].
伍云峰 .
当代财经, 2008, (05) :38-42
[9]   中国地下经济研究与估计(1990~2004) [J].
赵黎 .
统计研究, 2006, (09) :42-46
[10]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for measuring underground economy of Pakistan [J].
Kiani, Misbah ;
Ahmed, Adeel ;
Zaman, Khalid .
QUALITY & QUANTITY, 2015, 49 (01) :29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