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被引:91
作者
陈声祥
张巧艳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病害流行; 病害防治;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2005.01.020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侵(传)染性病害];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RBSDV在玉米叶脉细胞内的侵染状态与灰飞虱传毒活力的关系 [J].
陈声祥 ;
洪健 ;
吕永平 ;
雷娟利 .
中国病毒学, 2004, (02) :58-62
[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第七号片段的cDNA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J].
钟永旺 ;
周洁 ;
庄斌全 ;
魏春红 ;
李毅 .
微生物学报, 2003, (04) :442-447
[3]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J].
苗洪芹 ;
陈巽祯 ;
曹克强 ;
杨彦杰 ;
李双月 ;
邸垫平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2) :60-64
[4]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第九号基因片段的克隆和表达 [J].
李春波 ;
钟永旺 ;
张旭东 ;
魏春红 ;
李毅 .
微生物学报, 2003, (03) :330-335
[5]   连作杂交晚稻黑条矮缩病掰蘖补栽适期研究 [J].
罗三镯 ;
董国堃 .
浙江农业科学, 2002, (06) :38-40
[6]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10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 [J].
王朝辉 ;
周益军 ;
范永坚 ;
程兆榜 ;
张文荟 .
中国病毒学, 2002, (02) :46-48
[7]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RT-PCR检测 [J].
吕永平 ;
雷娟利 ;
金登迪 ;
陈声祥 .
浙江农业学报, 2002, (02) :57-59
[8]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3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J].
方守国 ;
于嘉林 ;
冯继东 ;
吴大椿 ;
李大伟 ;
韩成贵 ;
刘仪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4) :311-315
[9]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J].
王朝辉 ;
周益军 ;
范永坚 ;
薛宝娣 ;
吴淑华 ;
程兆榜 ;
张文荟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24-28
[10]   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的防治实践与研究 [J].
林凌伟 ;
董国堃 ;
汪恩国 .
昆虫知识, 2001, (06) :42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