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被引:91
作者
陈声祥
张巧艳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病害流行; 病害防治;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2005.01.020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侵(传)染性病害];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21]   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J].
李济宸 ;
李桂珍 ;
高立起 ;
李青松 .
北京农业科学, 1998, (06) :25-28
[22]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播种期的关系 [J].
刘延年 ;
李相峰 ;
岳越法 ;
侯海明 ;
邓克民 .
山西农业科学, 1998, (01) :42-44
[23]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严重发生情况考察报告 [J].
王寿伦 ;
邵振润 ;
郭振中 ;
迟新之 ;
杨万海 .
玉米科学, 1997, (03) :61-65
[24]   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J].
陈巽祯 ;
杨满昌 ;
刘信义 ;
杨本荣 ;
不详 .
华北农学报 , 1986, (02) :90-97
[26]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附视频 [J].
阮义理 ;
陈声祥 ;
林瑞芬 ;
蒋文烈 ;
金登迪 .
浙江农业科学, 1984, (04) :185-187+192
[27]   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寄主范围研究 [J].
杨本荣 ;
马巧月 .
植物病理学报, 1983, (03) :1-8
[28]   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 [J].
阮义理 ;
蒋文烈 ;
林瑞芬 .
昆虫学报, 1981, (03) :283-290
[29]   我国禾谷类病毒病的病原问题——Ⅷ.玉米粗缩病病原的研究 [J].
龚祖埙 ;
沈菊英 ;
陈巽祯 ;
刘信义 .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1981, (01) :55-60+128
[30]   浙江省稻、麦、玉米的几种病毒病及其防治意见 [J].
陈鸿逵 .
浙江农业科学, 1966, (04) :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