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被引:91
作者:
陈声祥
张巧艳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病害流行;
病害防治;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2005.01.020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侵(传)染性病害];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