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的数值模拟

被引:16
作者
廖杰 [1 ,2 ]
周蒂 [1 ]
赵中贤 [1 ,2 ]
张云帆 [1 ,2 ]
徐子英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裂后异常沉降; 二维回剥; 二维正演;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最深的凹陷,中心处沉积物厚度达12.5km以上,其中30Ma破裂不整合面以上厚度达6.5km以上.按照张裂盆地构造发育的理论模型,如McKenzie的经典理论模型,裂后由于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盆地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是岩石圈伸展系数的函数,可以计算出来.白云凹陷裂后期的实测沉降量是否大于应用理论模型计算的热沉降量,即是否存在裂后异常沉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实测与理论裂后沉降量进行对比.实测裂后沉降可通过回剥去除沉积物荷载等因素引起的沉降而得到,但理论热沉降的计算则需要知道盆地的岩石圈伸展系数,后者是未知的.本文设计了正演模拟和反演回剥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即应用基于挠曲悬臂梁模型的二维模拟方法正演模拟白云凹陷的幕式张裂过程,通过试错达到实测的张裂期剖面形态,从而获得岩石圈的伸展系数,计算出理论的裂后热沉降,并与回剥得到的实测裂后沉降量进行对比.结果不仅表明白云凹陷的确存在裂后异常沉降,而且揭示了异常沉降的时空特征:30Ma以来,快速沉降主要发生在17.5~13.8Ma;凹陷中心的异常沉降量最大,达2km,其次为凹陷南侧的异常沉降量,明显大于凹陷北侧;根据凹陷两端的异常沉降量没有降低的趋势,推测向凹陷北部的陆架区和凹陷南部的洋盆方向依然存在裂后异常沉降.正演灵敏度实验还表明,白云凹陷的张裂期剖面形态只能通过低角度(≤13°)的边界断层的伸展来获得.针对可能引起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的机制,初步探讨了几种可能机制,认为东亚季风增强导致的沉积物供给量增加以及由此导致的下地壳流动可能是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1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珠江口盆地陆架区岩石圈伸展模拟及裂后沉降分析 [J].
赵中贤 ;
周蒂 ;
廖杰 ;
何敏 ;
郭翔燕 ;
张云帆 ;
徐子英 .
地质学报, 2010, 84 (08) :1135-1145
[2]  
Filling History and Post-Breakup Acceleration of Sedimentation in Baiyun Sag, Deepwater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周蒂,孙珍,廖杰,赵忠贤,何敏,吴湘杰,庞雄.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09(01)
[3]   深部地层时深转换中的拟合式选择问题 [J].
周蒂 ;
胡登科 ;
何敏 ;
连世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4) :531-537
[4]   莺歌海盆地异常裂后沉降的动力学机制 [J].
崔涛 ;
解习农 ;
任建业 ;
张成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3) :349-356
[5]   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地壳减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J].
张云帆 ;
孙珍 ;
周蒂 ;
郭兴伟 ;
施小斌 ;
吴湘杰 ;
庞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2) :1609-1616
[6]   白云运动:南海北部渐新统—中新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意义 [J].
庞雄 ;
陈长民 ;
邵磊 ;
王成善 ;
朱明 ;
何敏 ;
申俊 ;
连世勇 ;
吴湘杰 .
地质论评, 2007, (02) :145-151
[7]   地球物理资料所揭示的南海东北部中生代俯冲增生带 [J].
周蒂 ;
王万银 ;
庞雄 ;
王家林 ;
蔡东升 ;
孙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3) :209-218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J].
孙珍 ;
庞雄 ;
钟志洪 ;
周蒂 ;
陈长民 ;
郝沪军 ;
何敏 ;
黄春菊 ;
许鹤华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9-498
[9]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 [J].
庞雄 ;
陈长民 ;
施和生 ;
舒誉 ;
邵磊 ;
何敏 ;
申俊 .
地学前缘, 2005, (03) :167-177
[10]   深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白云凹陷的深部地壳结构 [J].
黄春菊 ;
周蒂 ;
陈长民 ;
孙珍 ;
郝沪军 .
科学通报, 2005, (10) :1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