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普光气田鲕粒白云岩储层粒内溶孔的成因

被引:17
作者
王恕一
蒋小琼
管宏林
鲍云杰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川东北; 普光气田; 鲕粒白云岩; 储层; 粒内溶孔;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0.01.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普光2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鲕粒白云岩中,常见铸模孔、新月形、半月形溶孔和环状溶孔,溶孔常具定向特征,前人多认为这些溶孔为早期成岩的大气淡水溶蚀。研究发现,这些溶孔常与压性缝、碎裂(粒)化伴生,而溶孔无明显变形,表明是形成于构造挤压之后的埋藏溶孔。埋藏溶孔有二期,一期中有沥青充填,另一期无沥青充填,前者形成于石油侵位之前,后者形成于侵位石油演化为沥青之后。研究认为:构造挤压作用于岩石时,应力首先使鲕粒中结构薄弱点—同心圈层之间产生裂缝,当应力集中于上端,使鲕粒上端优先沿同心圈层发育裂缝,随应力增大裂缝沿同心圈层向下延伸,乃至形成圆形"脱壳"裂缝,在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时沿这些裂缝优先产生溶蚀,形成偏于上端的定向溶孔,以及沿同心圈向下溶蚀形成新月形、环状溶孔,挤压和(或)溶蚀更强,则发育成铸模孔。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王一刚
    文应初
    洪海涛
    夏茂龙
    何颋婷
    宋蜀筠
    [J]. 沉积学报, 2007, (06) : 831 - 839
  • [2]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2S气藏特征与TSR对烃类的消耗作用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马永生
    周国源
    戴金星
    [J]. 沉积学报, 2006, (02) : 300 - 308
  • [3]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H2S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读马永生教授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有感
    张水昌
    朱光有
    梁英波
    [J]. 地质论评, 2006, (02) : 230 - 235
  • [4]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马永生
    蔡勋育
    李国雄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858 - 865
  • [5]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马永生
    傅强
    郭彤楼
    杨凤丽
    周祖翼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 35 - 41
  • [6] 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预测
    马永生
    郭旭升
    凡睿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 60 - 64
  • [7]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马永生
    郭旭升
    郭彤楼
    黄锐
    蔡勋育
    李国雄
    [J]. 地质论评, 2005, (04) : 477 - 480
  • [8] 川东北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特征
    刘成川
    向丹
    黄大志
    [J]. 天然气工业, 2005, (07) : 17 - 19+14
  • [9]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蔡勋育
    马永生
    李国雄
    黄仁春
    [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1) : 43 - 45
  • [10]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深层鲕滩气藏勘探目标
    王一刚
    文应初
    洪海涛
    徐丹舟
    张静
    师晓蓉
    [J]. 天然气工业, 2004, (12) : 5 - 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