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腹地东西分区和界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动力学响应

被引:13
作者
滕吉文 [1 ,2 ]
张洪双 [1 ]
孙若昧 [1 ]
闫雅芬 [1 ]
张雪梅 [1 ]
杨辉 [1 ]
田有 [1 ]
张永谦 [1 ]
阮小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吉林大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物理场; 深层过程; 动力学响应; 东、西分区(界)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 [地球物理勘探];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东亚大陆一个特殊的块体,无论是介质属性,还是构造格局在深部与浅部都是不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其演化进程也是非线性的.基于综合地球物理场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在NS向挤压和EW向扩张错综力系作用下,形成了东、西分区的构造格局,它们的界带位于900±20E的范围内,即表明青藏高原基本上为由三块(西、中、东)组成.在此界带与其东、西两侧的重力场、地磁场、地热场、地震波场、深部介质与结构和其物质组成的属性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征出分区(界)的特异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510 / 252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 [1] 隐伏在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走向断裂的航磁异常场特征及其意义
    贺日政
    高锐
    郑洪伟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5) : 1002 - 1008
  • [2] 喜马拉雅地区S波分裂研究
    廖武林
    丁志峰
    曾融生
    张弘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 1437 - 1447
  • [3]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异常的匹配滤波分析与构造意义
    贺日政
    高锐
    郑洪伟
    张季生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4) : 1131 - 1140
  • [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空间与自主创新
    滕吉文
    [J]. 石油物探, 2007, (03) : 213 - 225+13
  • [5] 中国岩石圈物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与思考(英文)
    滕吉文
    [J]. Applied Geophysics, 2007, (01) : 66 - 72+74
  • [6] 西藏羊八井-康马地区现今地应力测量结果与应力状态分析
    张春山
    吴满路
    廖椿庭
    马寅生
    区明益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 517 - 522
  • [7]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厚度研究
    张雪梅
    孙若昧
    滕吉文
    [J]. 科学通报, 2007, (03) : 332 - 338
  • [8]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侯增谦
    曲晓明
    杨竹森
    孟祥金
    李振清
    杨志明
    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郑有业
    聂凤军
    高永丰
    江思宏
    李光明
    [J]. 矿床地质, 2006, (06) : 629 - 651
  • [9]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结构及高原隆升的液压机模型
    袁学诚
    李廷栋
    肖序常
    姜枚
    耿树方
    [J]. 中国地质, 2006, (04) : 711 - 729
  • [10]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特异重力场与深部地壳结构
    滕吉文
    王谦身
    王光杰
    徐亚
    张雪梅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 1045 -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