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28
作者
苗慧
赵海
戚天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代谢; 吸收; 作用机制; -葡糖苷酶; 酶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1 [营养学];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对有关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吸收、药理作用机制、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酶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89+94 +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豆异黄酮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张秀荣 .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3, (03) :173-176
[2]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 [J].
刘莉华 ;
宛晓春 ;
李大祥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265-270
[3]   丹贝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分与含量的变化 [J].
徐德平 ;
潘福生 ;
韩福贵 ;
杨如同 ;
江汉湖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1, (03) :11-14
[4]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J].
张鞍灵 ;
刘国强 ;
马琼 ;
高锦明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 (02) :75-79
[5]   HPLC法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的含量 [J].
毛峻琴 ;
宓鹤鸣 ;
娄子洋 ;
柴逸峰 ;
杨根金 ;
刘荔荔 ;
邢旺兴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10) :955-957
[6]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droxamic acid glucoside β-glucosidase from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eedlings[J] . Masayuki Sue,Atsushi Ishihara,Hajime Iwamura.Planta . 2000 (3)
[7]   Isolation of isoflavones from soy-based fermentations of the erythromycin-producing bacterium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J].
Hessler, PE ;
Larsen, PE ;
Constantinou, AI ;
Schram, KH ;
Weber, JM .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97, 47 (04) :398-404
[8]  
Stampfer MJ,Colditz GA,Willett WC,et al. N Engl JMed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