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类型碳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
被引:24
作者:

杜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宋同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曾馥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王克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莎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碳储量;
影响因子;
植被类型;
喀斯特峰丛洼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种植被类型碳格局及其土壤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类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33.84、160.79、179.08和261.24 Mg C/hm2,其中植被碳储量为5.02、6.59、20.87和60.20 Mg C/hm2,占总碳储量的3.75%—23.04%,随植被正向发展而增加;地被物碳储量为1.76、0.95、2.60和0.82 Mg C/hm2,仅占总碳储量的0.32%—1.45%;土壤层碳储量为127.06、153.25、151.61和200.21 Mg C/hm2,占76.64%—94.93%,随植被正向发展呈增加趋势,但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率减少;由草地向原生林发展过程中,地下部分碳储量均大于地上部分碳储量,地上部分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地下部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与土壤容重、土壤深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喀斯特峰丛洼地石灰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水稳性团聚的分布关系密切,土壤氮素是影响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2 mm细根和土壤微生物对石灰土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658 / 46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碳储量与格局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09) : 1935 - 194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汪思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建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会同县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龙康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会同县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2] 喀斯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物质循环研究:重要性、现状与趋势[J]. 地学前缘, 2009, 16 (06) : 1 - 12刘丛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郎赟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思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涂成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书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3] 川西亚高山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02) : 283 - 290鲜骏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开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胡庭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简介[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4 (01) : 8 - 17丁仲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傅伯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韩兴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葛全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郭正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王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樊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于贵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蔡祖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史学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顾行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
- [5]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J]. 生态学杂志, 2008, (05) : 681 - 688常宗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冯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司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李建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苏永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
- [6] 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复合退化控制与重建模式[J]. 生态学报, 2008, (02) : 811 - 820彭晚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宋同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久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7]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7, (06) : 2642 - 2650刘满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胡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陈小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实验室
- [8] 川西山地主要人工林种群根系生物量与生产力[J]. 生态学报, 2006, (02) : 542 - 55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钦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杨冬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林业厅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史作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宿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周世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研究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世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杨玉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9]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 99 - 105周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J].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 493 - 50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肖向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S.Frolking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B.Moore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W.Salas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邱建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张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庄亚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廖柏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R.Sass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罕布舍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