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皇竹草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马云 [1 ,2 ,3 ]
何丙辉 [1 ,2 ]
何建林 [1 ,4 ]
谌芸 [1 ]
郭甜 [1 ]
黄巍 [1 ]
李建兴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陕西省定边县水务局
[4] 重庆市渝北区水土保持管理站
关键词
皇竹草; 植物篱; 分形维数; 土壤可蚀性; 颗粒组成;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4.026
中图分类号
S157.4 [农业技术措施];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EPIC模型研究定植皇竹草植物篱,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分形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篱对坡面土壤粘粒的拦截作用显著,粘粒在篱前富集含量升高;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粘粒含量呈正相关,总体上表现为:粘粒>砂粒>粉粒,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受细颗粒含量的影响作用显著;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0;与土壤粉粒含量、粘粒含量、有机碳含量、团聚度及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739,-0.603,-0.486,-0.538;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库区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弱的有效指标。皇竹草植物篱带间距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作用总体上表现为:4.5 m带间距>5.5 m带间距>7.5 m带间距。库区10°坡耕地篱带间距布设在6 m以内时,植物篱对改善坡面土壤分形特征、降低坡面土壤可蚀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最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2+87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生的临界坡长 [J].
严冬春 ;
文安邦 ;
史忠林 ;
巨莉 ;
贺秀斌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 27 (11) :58-61+66
[2]   紫色丘陵区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 [J].
张兵 ;
蒋光毅 ;
陈正发 ;
史东梅 .
土壤学报, 2010, 47 (02) :354-358
[3]   土地退化/恢复中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 [J].
朱冰冰 ;
李占斌 ;
李鹏 ;
沈中原 ;
卢金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2) :56-61
[4]   北京山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特征 [J].
曾宪勤 ;
刘和平 ;
路炳军 ;
王秀颍 ;
杨威 .
山地学报 , 2008, (01) :65-70
[5]   河西走廊中段边缘绿洲农田土壤性状与团聚体特征 [J].
苏永中 ;
王芳 ;
张智慧 ;
杜明武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4) :741-748
[6]   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 [J].
宋阳 ;
刘连友 ;
严平 ;
曹彤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24-131
[7]   三峡库区皇竹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模式 [J].
廖晓勇 ;
陈治谏 ;
罗辑 ;
刘邵权 ;
陈国阶 .
中国草地, 2003, (05) :28-32
[8]   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 [J].
黄冠华 ;
詹卫华 .
土壤学报, 2002, (04) :490-497
[9]   等高植物篱控制紫色土坡耕地侵蚀的特点 [J].
许峰 ;
蔡强国 ;
吴淑安 ;
张光远 ;
蔡崇法 ;
丁树文 ;
史志华 ;
黄丽 .
土壤学报, 2002, (01) :65-74
[10]   植物篱逐步梯化技术试验研究 [J].
尹迪信 ;
唐华彬 ;
朱青 ;
李裕荣 ;
李登美 ;
梁大超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