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的构建

被引:15
作者
信忠保 [1 ]
谢志仁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地貌演变; 模拟模型; 全新世; GI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从海面-地面系统出发,对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进行了完整构建,它是包括地面高程、沉积厚度、地壳垂直运动速率与古海面波动等在内的多变量地学过程模拟模型。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资料,运用该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时期的地貌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模拟,从模型输出的各时期古地貌图来看,效果良好。模拟结果表明:以太湖平原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南部区域的地貌演进过程可大致以7000aBP和3000aBP为界划分为早期快速海侵,中期岸线反复摆动,晚期迅速海退三个阶段;太湖平原核心区始终未曾遭受过大规模海侵,基本保持为陆地环境,但太湖平原西缘和太湖湖盆等部分区域可能曾数度受到过海侵的影响。分别利用304个分文化期考古点数据和73个考古点测年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古地貌和海陆关系演变的模拟结果有较好的可信度。
引用
收藏
页码:549 / 5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对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一万年来高海面问题的新认识 [J].
朱诚 ;
郑朝贵 ;
马春梅 ;
杨晓轩 ;
高锡珍 ;
王海明 ;
邵九华 .
科学通报, 2003, (23) :2428-2438
[2]   长江与尼罗河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对比研究 [J].
陈中原 ;
王张华 .
沉积学报, 2003, (01) :66-74
[3]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形态反演 [J].
刘庆生 ;
刘高焕 ;
励惠国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3, (02) :93-96
[4]   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海面波动特征探讨 [J].
沈明洁 ;
谢志仁 ;
朱诚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6) :886-894
[5]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J].
李从先 ;
陈庆强 ;
范代读 ;
张家强 ;
杨守业 .
古地理学报, 1999, (04) :12-25
[6]   面向未来的海面变化研究 [J].
谢志仁 ;
夏胜俊 .
地学前缘, 1997, (Z1) :239-250
[7]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J].
朱诚 ;
程鹏 ;
卢春成 ;
王文 .
地理科学, 1996, (03) :16-22
[8]   11000年以来太湖的形成与演变 [J].
刘金陵 .
古生物学报, 1996, (02) :129-135
[9]   冰后期钱塘江口沉积层序和环境演变 [J].
李从先 ;
陈刚 ;
钟和贤 ;
刘宝柱 .
第四纪研究, 1993, (01) :16-24
[10]   太湖的形成与演变 [J].
景存义 .
地理科学, 1989, (04) :378-385+98